全文檢索
NASA空氣污染排名帶來哪些啟示?
時間:2016-01-28 09:53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氮氧化物(NOX=NO+NO2)是霧霾天氣的PM2.5前體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火力電廠燃煤排放、工業活動排放等,能夠加速地表臭氧形成,已成為近地面可吸入的重大污染物之一。氮氧化物的水平也成為反映空氣污染程度、衡量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數和窗口。然而,在既有的技術與設備水平下,地表監測站難以對近地面NOX濃度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數據監測與量化。
氮氧化物(NOX=NO+NO2)是霧霾天氣的PM2.5前體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火力電廠燃煤排放、工業活動排放等,能夠加速地表臭氧形成,已成為近地面可吸入的重大污染物之一。氮氧化物的水平也成為反映空氣污染程度、衡量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數和窗口。然而,在既有的技術與設備水平下,地表監測站難以對近地面NOX濃度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數據監測與量化。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彌補了這一研究領域的不足。以布萊恩·鄧肯等為首的科學家利用奧拉衛星搭載的臭氧監測儀,首次以高分辨率數據形式跟蹤收集了2005年~2014年10年間監測到的NO2濃度,重點針對世界上195個主要城市進行了時間序列的分析與研究。報告已發表在2015年12月14日的《地球物理研究雜志》。
總結NASA對全球各大城市NO210年數據變化的分析,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是氮氧化物排放水平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過去10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大幅增長,GDP從2005年到2014年增加了132%,年均增長率達到7%~14%,日益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使得氮氧化物水平總體大量增加。尤以華北平原最為明顯,增加了18%~40%,這與過去10年這一地區電力需求增長、工業排放,以及移動源污染增加有關。但NASA研究發現,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NO2水平在過去10年間均有大幅下降。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下降了10.3±13.1%、43.5±14.7%、30.0±13.9%。
北上廣地區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是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大了污染減排力度,采取了強有力的污染物減排措施,極大地減少了地表的氮氧化物濃度。例如,北京2008年NO2水平較低,反映出2008年奧運會前后進行實質排放控制措施的效果。上海市環保局積極與當地工業和火力發電廠開展合作,淘汰了高污染機動車輛,使得2008年到2011年間上海的氮氧化物水平降低了17%左右。此外,廣東—香港—澳門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在2005年開始實施,通過加強區域合作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和淘汰低效老工業,使得珠三角的氮氧化物水平從2006年到2014年降低了20%。
實際上,NASA研究表明,北京與上海實際NO2的減排力度效果很可能比監測顯示出的數值更大。因為北京位于高緯度地區,NO2生命周期及污染物持續時間較長,鄰近地區NO2排放也極有可能會轉移至北京和上海。此外,過去10年里,北京的城市面積擴張了4倍,但NO2水平卻下降了。綜合衡量之下,北京、上海的減排力度是相當大的,實際效果應該比表面數字反映更顯著。
盡管10年間大部分地區NO2排放增加,但總體看來,中國幾乎所有城市平均NO2值在2012年~2013年間趨于穩定,并在2014年開始有所下降,這應歸功于近期中國政府對污染物排放的干預與控制,以及對現有環境法規的有力執行。未來,出于以下兩個重要原因: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提出向污染宣戰,并于2014年修訂了《環境保護法》,加強了環境執法的力度;在過去幾年中,公眾對清潔空氣的需求日益加劇。中國將進一步持續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中國的空氣質量也將有望得到持續改善。
第二,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NO2排放量在過去10年持續下降,其中美國下降了25%~55%,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下降幅度最大,減少了45%~55%。北美和西歐地區NO2水平的持續下降部分緣于經濟衰退的影響,還同這些國家及地區政府在衰退期趁機關閉低效率的發電廠、實行更加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等綜合性的控制措施有關。
第三,在很多亞洲、熱帶和亞熱帶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觀測到了不斷升高的氮氧化物水平,尤其是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如孟加拉國首都達卡NO2水平上升了79.3±13.9%,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NO2水平上升了46.7±11.7%,反映出這一地區過去10年間強勁的經濟增長態勢以及能源消耗的上升勢頭。未來隨著南亞國家城市化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的推進,預測這一地區的NO2水平還將進一步上升。
第四,受國內動亂和戰爭的破壞性影響,中東各國氮氧化物水平變化時空差異較大,基本同這些國家或城市同期經濟發展及GDP指數呈正相關關系。如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科威特等,隨著戰后經濟的恢復,NO2平均增加了17%以上,而敘利亞、利比亞則隨著2011年起的內戰影響,NO2濃度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如大馬士革市下降了37.1±10.9%。而與敘利亞相鄰的黎巴嫩、土耳其和約旦等,受大量難民涌入,生產和生活活動增加,使其NO2出現急劇上升,如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增加66.6±15.9%。
基于NASA的研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中國的NO2排放總體上出現下降的最新趨勢,尤其是北京、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的污染已較2005年水平有大幅下降,且呈現進一步降低的勢頭,這與當地開展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息息相關。由于電力需求增長、工業排放,以及移動源污染增加等原因,華北平原的NO2排放在2013年之前總體上升,但在2013年到2015年間呈下降趨勢,這與2013年開始實行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著密切的因果關系。
“十三五”期間,中國政府提出了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打好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中國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效果也將更加顯著。根據NASA研究獲得的啟示,建議進一步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利用好當前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窗口轉型期,抓緊落實污染排放控制政策,加快推動綠色發展轉型。過去10年美國與歐洲在經濟衰退到緩慢復蘇的過程中,抓住機會出臺了一系列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與標準。例如,美國環保局于2005年簽發了《清潔空氣州際規程》(Clean Air Interstate Rule),大量降低了跨越各州邊界的空氣污染,永久性地限制美國東部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可視為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環保技術改造、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機,應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緊落實污染排放控制政策,努力彌補環保短板,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與融合。
二是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力度,加強京津冀協同控制。過去10年長三角與珠三角減排力度(下降25%~50%)、水平領先全國,而華北地區在2013年以前NO2呈現顯著的上升勢頭。NASA的進一步分析稱,北京市區30×30km2(面積略大于北京五環路以內地區)NO2平均下降了10.3%,表明北京的諸多減排措施發揮了效果,但在更大的、包含整個大北京(100×100km2)范圍,NO2上升、下降都有出現。因此,相比長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地區強化協同控制、實現區域聯防聯控還有很大的政策空間。
三是貫徹實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嚴格落實政府、企業和社會防治責任。NASA研究指出,歐美和日韓等國的實踐經驗表明,是否實行符合當地區域、國家的環境法規并采取相應的減排措施,實施嚴格的環境標準,是決定包括氮氧化物在內的污染物發生改變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NASA研究已證明2013年起實施的“大氣十條”卓有成效,應進一步貫徹落實,加大力度。此外,中國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法律的高度對減排治污措施進行了更嚴格要求。下一步,要結合實際,積極宣傳、推動和落實好新《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梳理執法邊界,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加強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在全社會形成依法保護大氣環境的良好氛圍。
作者單位: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
|
相關文章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工業廢水零排放主要政策趨向?2023-07-05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原料渠道2023-08-25
- 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答記者問2024-09-12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2024-09-1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