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和鍋爐燃煤嗎?
自2013年1月份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顯著增多,成為日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特別是今年2月20-26日的霧霾天氣,持續了整整一周時間,波及中東部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其中重霾地區81萬平方公里,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鄭州、西安等城市都在其籠罩之下,成為有記錄以來最大規模的霧霾過程。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不僅使交通運輸受到很大影響,也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正確認識霧霾,并采取有效行動來應對霧霾,成為當前擺在每一個人面前最緊迫的任務。 霧霾是大氣環境嚴重惡化的標志 霧霾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古來有之。所謂霧,就是指彌漫有大量懸浮細小水滴或冰晶的混沌氣團,其本質是水汽。霾,則是彌漫有大量懸浮細小塵粒的混濁氣團,其本質是粉塵。霧和霾有時候混在一起,既是霧又是霾,故稱霧霾。自然狀態下的霧霾主要影響到交通,對人們的身體沒有什么明顯危害。然而,今天的霧霾就不同了,除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水汽和粉塵之外,還混有人為產生的污染物質。正是由于污染物的存在,一方面使霧霾出現的頻率升高,容易成霧,而且常常有霧就有霾(自然狀態下霧多霾少),另一方面也使霧霾的危害性大大增強,污染物在霧氣中吸收水分形成酸性氣溶膠,毒性增強,可以腐蝕地面建筑物,侵害樹木、花草、動物及人體,尤其對人的呼吸系統損害很大。 霧霾頻發固然與氣象條件及地形特征有關,但主因還是大氣中污染物持續增多的結果。事實上,霧霾是區域性大氣生態持續惡化的反映,也是我國環境問題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 霧霾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和鍋爐燃煤 霧霾中的污染物成分很復雜,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粉塵等。這些污染物的源頭很多,如電廠、工廠、商場、賓館、辦公室、家庭等,以及施工工地、行駛中的車輛、空中的飛機等,甚至包括人和動物的呼吸及活動,都會產生污染物。以北京市2013年1月11-18日霧霾天氣過程為例,根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分析,在其PM2.5化學成分來源中,機動車尾氣占21.5%,燃煤占18.7%,餐飲油煙占8.3%,土壤塵占2.8%,其他(包括工業、建筑等粉塵)占21.2%,另外還有27.6%是外地輸入的。可以看出,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汽車的貢獻最大。汽車燃燒的是汽油或柴油,排出的尾氣有油性,容易形成氣溶膠微粒,可以長時間彌漫在大氣中。事實上,正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小汽車大量進入居民家庭以及區域性高速公路網的迅速擴張,才使得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一年比一年增多。所以,汽車應是霧霾頻發的主要推手。當然,燃煤對大氣污染物積累的貢獻也很高,尤其是在華北等北方地區。所以,控制好以汽車(燃油)為代表的交通污染和以鍋爐(燃煤)為代表的工業污染,是防治霧霾的關鍵。 霧霾根源于粗放的發展方式 不論污染物具體來自哪里,都是人為活動產生的。尤其是快速的工業化和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活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并產生大量的煙氣、粉塵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氣環境中,為霧霾的形成提供了污染物基礎。 事實上,大規模的社會經濟活動只是霧霾產生的基礎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對現代霧霾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一方面,由于技術水平偏低,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設施和用具等性能欠佳,消耗的能源和物資多,再加上利用率低,使得大量的能源和物資轉化成為污染物,而且對這些污染物也不加或很少利用及處理就排放到環境中。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水平低,計劃不周密,組織不科學,使得許多活動與建設是重復、多余或低效的,也增加了能源和物資消耗,同時增加了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的排放強度,實際上就是發展方式粗放程度的衡量指標。正是大規模粗放的社會經濟活動,才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所以,治理霧霾的根本是轉變發展方式。 |
相關文章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工業廢水零排放主要政策趨向?2023-07-05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原料渠道2023-08-25
- 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答記者問2024-09-12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2024-09-1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