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的“廣州標準”
從2012年開始,廣州每年都在7月10日召開垃圾分類處理動員大會,10日下午,廣州連續第三年在中山紀念堂召開“廣州市垃圾分類處理暨創建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動員部署大會”。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提出了到2015年底前,成功創建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的目標。 開創全民動員垃圾分類先河 早在2000年6月,廣州連同全國8座城市,被列為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2011年,廣州出臺《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并在一批社區試點垃圾分類投放和收集。然而直到2012年年中,廣州垃圾分類,仍然推進困難。 “我們當時就覺得,要開一個動員大會,動員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時任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貴回憶那段日子時稱,城管委隨后給市委辦公廳打了份報告,提議召開一場各階層參與的垃圾分類動員大會。后來,報告獲批。報告批復的開會日期,恰好寫了7月10日。“7月10日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批復開會日期。” “要全民動員,凝聚共識,切實打贏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這場‘人民戰爭’。”在當年首次“7·10大會”中,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現場演講中多次提到了垃圾分類需要“全民動員”。作為動員全民參與分類的大會,“710”就此誕生。 2013年以來,廣州積極發動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處理,組織3萬多人參加垃圾分類“一日游”,舉辦了創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宣傳發動“萬人行”活動,形成廣泛共識。創新構建垃圾分類管理全流程設計,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逐步完善。積極探索“定時定點”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模式,在全市12條街、402個社區進行擴面。源頭減量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穩步提升,在機團單位安裝60臺小型餐廚垃圾處理設備,全市建成小型資源化處理站104個。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取得突破,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李坑項目)運行良好,部分垃圾處理設施項目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政策法規、組織保障體系日趨健全,制定地方性法規1項,正在制定和修訂政府規章3項,已發布規范性文件6項。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總量為207.39萬噸,其中無害化處理總量為189.82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91.53%,再生資源回收率達37%。 陳建華充分肯定了過去兩年廣州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他說,廣州創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鞏固發展創衛創文成果,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作出的重要決策。各級各部門要以創建示范城市為契機,進一步掀起全民參與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新高潮,探索適合廣州實際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新標準,推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邁上新臺階。希望廣大市民群眾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積極參與創建活動,為打造低碳、綠色的清潔城市,建設幸福廣州和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廣州將力爭實現2016年底前,全市城區建立完善的分類排放、分類收運與分類壓縮的垃圾收運體系,農村地區基本建成“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區(市)處理”的村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率達到40%,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垃圾分類的道理要年年講 “為什么我們連續三年要召開這樣的大會來部署垃圾分類工作,道理啊我們年年都要講。”昨天的大會上,陳建華這樣解釋。他說:“兩年前的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市動員大會,打響了全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攻堅戰。今天我們再一次在這里召開大會,目的是總結兩年來我們工作的情況,動員部署創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從打響攻堅戰,到創建全國分類示范城市,標志我市進入新的階段,站在新的起點上。” 陳建華再次分析了廣州垃圾圍城的形勢,改革開放以來,廣州人口從1978年的380萬急劇增長到現在的1600多萬,生活垃圾的處理逐漸凸顯困難。到2015年6月,廣州的所有垃圾填埋場將滿負荷,無處可填埋垃圾。 破解垃圾圍城難題為什么必須垃圾分類?“在傳統觀念里,垃圾拿去埋了燒了算。”但垃圾填埋由于很難處理和解決滲濾液問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要消除需經過200年的時間,200年的時間往上推是清朝中期。如果一燒了之,煙氣沒處理會產生大量二噁英和其他有害物質,影響城鄉居民的健康。 如果通過垃圾分類,占垃圾總量45%左右的可回收物能回收利用,大量的廚余垃圾是可以經過富氧和厭氧的處理制成廢料和進行生物發電,有害垃圾進行單獨的處理。其他垃圾送到焚燒廠進行焚燒發電,也是能源的回收。 明年要成功創建國家示范城市 陳建華介紹,歐洲、日本一些垃圾焚燒廠就建在居民區,住戶離垃圾焚燒廠還不到10米,臺北還把餐廳、咖啡廳建在焚燒廠煙囪上,在廠區里建幼兒園,“我們李坑垃圾焚燒二廠就達到甚至超過了這種標準”,陳建華說。 |
相關文章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工業廢水零排放主要政策趨向?2023-07-05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原料渠道2023-08-25
- 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答記者問2024-09-12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2024-09-1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