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當年是如何戰勝霧霾的?(2)
可他們沒有想到一名住在洛杉磯的科學家通過實驗揭示了真相。 加州理工學院的荷蘭科學家阿里·哈根斯米特(Arie Haagen-Smit)通過分析空氣中的成分發現,霧霾的罪魁禍首實際上是汽車尾氣。汽車尾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氣中后,在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當時的情況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讓洛杉磯及其周邊變得空前繁榮,大量工廠和人口的涌入讓這座城市成為全美汽車數量最多的地區。洛杉磯在1940年代就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 “這是洛杉磯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給他們帶來威脅的霧霾就出自自己心愛的汽車里,他們每個人自己就是污染源。”雅各布說。 哈根斯米特研究結果公布后,政府并沒有采取行動,只是建議居民盡可能地少用汽車出行來減少尾氣排放。 1955年9月洛杉磯發生了最嚴重的光化學煙霧污染事件,兩天內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的老人達400多人。這時政府才開始意識到霧霾的嚴重性。加州州長奈特(Goodwin J. Knight)于是指派一名專家巴克曼(Arnold O. Beckman)成立一個委員會負責空氣治理。 在經過一系列調查后,巴克曼的委員會提出了六條建議,其中包括放緩重污染行業的增長,建立高效公交系統,逐步淘汰使用柴油車等。在此后的幾年,洛杉磯政府開始著手解決污染問題,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成果有限,這一情況直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的出臺才改變。 “1970年的《清潔空氣法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之前洛杉磯的監管者在面對全國性的汽車和石油巨頭時往往有心無力,但《清潔空氣法》的出臺標志著全國范圍內污染標準的制定成為可能。”雅各布說。 實際上《清潔空氣法案》的出臺并非一帆風順。美國國會最早在1967就通過了最早的《清潔空氣法案》。這部法案的主要內容是擴展了聯邦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職能,但沒有制定檢測標準和強制措施,最終它被證明是一部失敗的法案。
到了1960年代末,隨著美國民權和反戰運動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1970年4月22日這一天,2000萬民眾在全美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呼吁保護環境。這一草根行動最終直達國會山,立法機構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后來這一天被美國政府定為“地球日”。 |
相關文章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工業廢水零排放主要政策趨向?2023-07-05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原料渠道2023-08-25
- 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答記者問2024-09-12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2024-09-1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