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環境監測司負責人就《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答記者問(2)
問:2016年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如何? 答:2016年,按照《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范》(HJ442-2008)評價,全國近岸海域一、二、三、四類及劣四類水質點位比例分別為32.4%、41.0%、10.3%、3.1%、13.2%,水質級別一般,同比保持穩定。水質超標站點主要集中在渤海灣、長江口、珠江口、遼東灣以及江蘇、浙江、廣東省部分近岸海域,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從四大海區近岸海域水質狀況來看,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東海近岸海域水質較差。九個重要海灣中,北部灣水質為優;遼東灣、黃河口和膠州灣水質為一般;渤海灣和珠江口水質為差,長江口、杭州灣和閩江口水質為極差級別。從11個沿海省(區、市)來看,廣西和海南近岸海域水質為優;遼寧和山東水質良好;河北、天津、江蘇、福建和廣東水質一般;上海和浙江水質為極差級別。對27個海水浴場開展了377次水質監測,水質優良的比例為91.1%,同比提高4.1個百分點;水質一般的比例為7.2%,同比降低4.6個百分點;水質為差的比例為1.6%,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影響浴場水質的主要超標因子為糞大腸菌群。 2016年,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全國入海河流水質狀況總體為輕度污染,同比有所好轉。開展監測的192個入海河流斷面中,無Ⅰ類水質斷面,Ⅱ類水質斷面26個,占13.5%;Ⅲ類水質斷面64個,占33.3%;Ⅳ類水質斷面49個,占25.5%;Ⅴ類水質斷面20個,占10.4%;劣Ⅴ類水質斷面33個,占17.2%,主要超標因子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 2016年,對419個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綜合排污口進行了監測。全國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總量65.7億噸,同比有所增加,但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石油類、氨氮、總磷等排放量同比有所降低。 2016年,全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網對四大海區的40個重要魚、蝦、貝、藻類的產卵場、索餌場、洄游通道、保護區及重要養殖水域進行了監測,監測水域總面積595.89萬公頃。監測結果顯示,海洋天然重要漁業水域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海水重點增養殖區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化學需氧量;國家級海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化學需氧量。 問:“十二五”以來近岸海域水質有哪些變化? 答:“十二五”以來,按照《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范》(HJ442-2008)評價,全國近岸海域水質類別均為一般。2011年至2016年,海水水質優良(一、二類)點位比例分別為:62.8%、69.4%、66.4%、66.8%、70.4%、73.4%,優良海水比例呈波動上升趨勢;劣四類點位比例分別為:16.9%、18.6%、18.6%、18.6%、18.3%、13.2%,劣四類海水比例呈波動下降趨勢。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呈改善趨勢。 相關鏈接: |
相關文章
-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水處理(試行)》(HJ 978-2018):環保司解讀發布2018-11-20
- 關于《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3—2015)修改單2020-12-31
- 關于《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2—2012)修改單2020-12-31
- 關于《軋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5—2012)修改單2020-12-31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