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供能與區域能源的異與同(5)
未來智慧能源網絡的基本單元 1、低碳時代一次能源和終端利用的走勢。 到本世紀中葉可再生能源成為一次能源的主體。其中可能有近半,即非光伏太陽能、核能、地熱、生物質等可用做大型工業園區CCHP的一次能源;另外一半多無需經過熱力循環而直接發電利用的是水力、風、光伏、潮汐等。各種可再生能源增速和占比,由新科技突破形成的經濟競爭力決定。 未來仍占終端用能三成多的冷、暖、熱、蒸汽終端需求是分散的,通過高效的冷熱電聯供DES/CCHP就地直供的距離是受限的,一次能源中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也是分散和低能量密度的,這三點決定了大部分從一次能源轉換傳輸供終端利用的供能系統是分布式的。 2、能源轉換傳輸系統演化為智慧能源網絡。 集中、單向、垂直的“能源供應系統”將轉為分散、雙向、扁平化的智慧能源網絡,或稱能源互聯網。借助于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只管輸配的電網將發展成智能電網Smart Grid(簡稱SG),成為所有電力的集散、交易的平臺和智能調度、控制中樞,從而實現能源和電力的實時供需平衡。因此SG是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架構。 3、兩種類型分布式供能的走勢。 覆蓋絕大部分工業和建筑物用戶的千萬個分布式供能子系統DES/CCHP將成為未來智慧能源網絡,也就是能源互聯網的基本單元。大型DES/CCHP的服務對象為各類工業(及園區)和大型社區,以百MW級的太陽能熱發電、小型CHP核電、地熱和天然氣發電,與集中供暖、區域供冷及熱泵技術相結合,將會占新開發區域絕大部分。小型DES/CCHP可以用任何一次能源,規模可以從小于1 MW級到10MW級。主要用于已建成城區能源供應系統的改造升級。以光伏等為主、帶儲能的小DES沒有基于熱力循環的CCHP,可用熱泵或太陽能光熱方式制冷熱。由于光伏發電和儲能技術不斷突破、成本逐年遞降,天然氣微燃機+余熱利用系統將很難與之競爭。 4、與DES和區域能源同步建設微電網是建設智能電網的關鍵。 可再生能源的分散性決定了一次能源的分布式轉換和就地利用。如杰米里·里夫金所言,歐盟1.9億個大樓將成為1.9億座發電廠,但其不可能“孤網運行”而需借助于大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確定性要求實行自動分時電價,在分時電價帶來的利益驅動下電力在億萬個有儲電的、光伏為主的DES與大電網之間的雙向流動是電力供需隨機性波動的重要調節手段,成千上萬晝開夜停的DES/ CCHP則是電網晝夜調峰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每一個DES都在一個有源的微電網之內,現有的配電網顯然不能適應。目前必須先建設微電網才能為DES/CCHP與大電網的互動提供硬件條件。從發展來說,必須先構建億萬個智能微電網與智能配電網、輸電網集成、協同才能構建和發展SG和智慧能源網絡——即能源互聯網。 5、促進分布式供能和區域能源規劃建設的關鍵問題。 簡言之,有以下五點: 第一是擺脫利益格局和思維定勢,認清中國發展分布式供能和區域能源的歷史必然性; 第二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取消多層次交易和“交叉補貼”,使過高的天然氣價格回歸合理; 第三是正確界定走向可再生能源時代智能電網建設的側重點,建設微電網和實行分時電價; 第四是必須加快“區域能源規劃法”、“城市燃氣法”立法和執法; |
相關文章
- 推進綠色交通發展 服務交通強國建設——《關于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2017-12-13
- 火電廠的水處理2025-04-02
- 垃圾焚燒發電廠2025-04-02
- 垃圾焚燒發電:環保與能源的新途徑2025-04-02
-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系統2025-04-02
- 垃圾焚燒哪個部門負責管理2025-04-0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