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徐州采用水生態立體調控技術治理黑臭河 河道污泥污水原位同時處理
時間:2015-08-11 09:58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徐州市水利科學研究所、唐山萬潤國際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日前在江蘇省徐州市子房河,采用“WRI水生態立體調控集成技術”和無害生態制劑實施示范綜治,取得良好成效。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徐州分中心檢測報告顯示,試驗段河水治理后達到地表IV水類水質。
徐州市水利科學研究所、唐山萬潤國際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日前在江蘇省徐州市子房河,采用“WRI水生態立體調控集成技術”和無害生態制劑實施示范綜治,取得良好成效。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徐州分中心檢測報告顯示,試驗段河水治理后達到地表IV水類水質。
據了解,子房河位于徐州市區東北部區域,下游與荊馬河相連接,匯水面積6.5平方公里。試驗水域以下淀子房河截污閘為起點,試驗河道全長60多米。
據徐州市水利科學研究所總工范敬蘭介紹,這一河段水質黏膩,水色如墨,表面漂浮大量餐廚廢油、工業廢油和生活垃圾,全段散發刺鼻惡臭,附近居民深受其擾。根據檢測,水體中無可見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為了突出試驗效果,施工人員選擇了一段60多米長的河道,東西兩端通過閘門、欄布等進行了隔離。
“以往治理黑臭河道都是采用加法治理,運用底泥固化、絮凝沉淀、物理疏浚等方法,然后再對水體進行治理。現在則是運用全新的減法理念,對污水和底泥同時治理。”范敬蘭告訴記者。
試驗團隊利用微生態制劑和環境友好型化學制品,先消除水體粘膩,然后消除河道底部污泥的粘稠,分解油污,給水體解毒和除臭,再采用底泥原位削減技術對河道底泥進行解毒除臭和改良,最后還水質以清澈。
治理人員先向水中投試驗制劑,解除水體粘膩和底泥粘稠。由于施工段狹小,大型設備無法展開,采用旋流造浪設備將水體和底泥大范圍充分擾動和混勻,以便產品與底泥和水體中各類污染物質充分接觸,迅速解除水體和底泥的黏膩狀態。
現場觀測結果顯示,投入WRI清水Ⅰ號10小時后水體粘膩被解除,河涌黑臭消除。第二次投放WRI清水Ⅱ號,促使底泥中釋放出來的和漂浮在水面的油污被迅速分解。12小時后,油污、懸浮有機質和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現場可見油污分解殆盡。第三次投放悅水Ⅰ號解毒除臭改良劑,能夠迅速分解水體中各類有毒有害物質,包括農藥、染料、除草劑、多氯聯苯、多環芳烴以及因使用氯溴制劑產生的藥物殘留等幾十種生物毒性大、對生物細胞危害大的有毒難降解有機物。產品投放72小時后,水色清亮,異味消失。
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徐州分中心現場取樣后,對水質進行了化驗。檢驗報告顯示,除總氮(治理前為37.1mg/L,治理后為7.55mg/L)數值略高外,這次治理后的水質達到了Ⅳ類水的標準。其中氨氮從治理前31.7mg/L下降到1.42mg/L;溶解氧由治理前的0.45 mg/L上升為6.7 mg/L。
|
相關文章
- 圖解2018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05-13
- 《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9-05-15
- 江蘇省2019年度PPP項目入庫和試點名單 (環保篇)2019-07-26
- 江蘇出臺多項綠色金融政策【附政策全文】2019-08-16
- 江蘇省:《固定污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2020-01-19
- 《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2020-05-0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