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率先探索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 太湖流域劃定49個水生態區
資料來源:江蘇省環科院 “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環科院承擔了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水專項”)“太湖流域(江蘇)水生態功能分區與標準管理工程建設”課題的研究工作,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江蘇省環保廳委托省環科院研究建立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管理體系,形成了《江蘇省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區劃(試行)》(以下簡稱《區劃》)。4月17日,《區劃》獲得了省政府批復并印發實施。 《區劃》劃定了49個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開展生態功能與服務功能判定,對49個分區進行4級功能分級,針對4個生態功能級別,結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目標要求,分別制定了差異化的生態環境、空間管控、物種保護三大類分類管理目標,并制定了分期分步實施計劃。 首用多參數評價方法 由江蘇省環科院、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所、南京大學等單位組成的課題組開展了太湖流域3期水生態野外綜合調查工作,涵蓋豐、平、枯3個水期,共布設點位162個,調查因子涉及水文指標、底泥污染指標、浮游動植物、大型底棲動物、河道特征、河岸帶植被生境等近百余個。 課題組先后走訪了江蘇省環保廳、省發改委、省測繪局、省監測中心、省淡水所、省海洋漁業局、無錫淡水漁業中心、地方漁業漁政部門以及當地漁民,獲得了重要物種分布、污染源、社會經濟等資料。收集污染源普查數據、太湖流域例行水質監測數據、魚類保護物種、指示物種、特有物種資料等數據逾20萬個。 課題組通過與中國水科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省淡水所、省海洋漁業局、地方漁業部門和地方漁民的多次請教咨詢,結合3期水質水生態調研情況,采用REDLIST篩選、我國河流自然保護區水生生物重要保護物種制定等方法,制定江蘇太湖流域重要保護物種名錄。 針對江蘇太湖流域淺水型湖泊及平原河網特征,課題組分別構建了湖泊(六大指標12小類)和河流(六大指標14小類)的水生態健康評估指標體系,確定了水生態健康臨界閾值和優質期望值,分豐、平、枯3期對13個三級分區進行了分析,從樣點、分區和流域3個不同尺度評估了太湖流域水生態健康狀態并分等定級。 課題組還首次應用多參數評價方法從物理、化學和生物完整性3方面構建了太湖流域(典型湖泊型流域)的水生態系統綜合評價體系,為分區管理目標的制定提供依據。目前,課題相關研究成果已融入江蘇省環保廳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中。 制定三大類分類管理目標 在三級分區共性技術研究成果基礎上,課題組在太湖全流域開展了三期水文—水質—水生態的系統調查,研究構建了太湖流域水生態系統綜合評價體系,從樣點、分區和流域3個不同尺度評估了太湖流域水生態健康狀態并分等定級。調研了太湖流域生物物種歷史演變,探索了流域重要水生生物保護物種確定方法,并預測了其潛在分布。 基于流域水文、水質、水生態健康狀態差異、物種分布差異等流域水生態系統空間特征差異,充分考慮土地利用、陸源排放等人類活動影響,在遵循現狀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體現水生態系統的主導功能;同一個區內80%以上監測點位水質類別和水生態健康狀況屬同一級別;特征污染物來源范圍、重要物種及其棲息地不與相鄰區形成交叉;不同區劃兼顧(與水環境功能區劃、主體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太湖分級保護區、控制單元等區劃成果進行技術耦合);流域與鎮級行政區域有機結合,在保證小流域完整性的同時,兼顧行政分區的完整性,便于行政區域管理,具備可操作性等原則的基礎上,通過GIS聚類分析、空間疊置等空間化技術方法,劃分出49個(陸域43個、水域6個)江蘇太湖流域水生態環境功能分區。 課題組采用生態功能多指標評價法等方法對49個分區的生態功能與服務功能進行判定,根據評價結果將49個分區劃分為4個等級。生態Ⅰ級區是水生態系統保持自然生態狀態,具有健全的生態功能,需全面保護的區域。生態Ⅱ級區是水生態系統保持較好生態狀態,具有較健全的生態功能,需重點保護的區域。生態Ⅲ級區是水生態系統保持一般生態狀態,部分生態功能受到威脅,需重點修復的區域。生態Ⅳ級區是水生態系統保持較低生態狀態,能發揮一定程度生態功能,需全面修復的區域。 針對四級分區不同的生態功能與保護需求,課題組進一步制定了生態環境管控、空間管控、物種保護三大類分類管理目標,并制定了分期分步實施計劃。 生態環境管控目標包括水質、水生態健康和總量目標,基于分區內水質、水生態現狀、控制單元劃分、“水十條”考核斷面目標要求、分區水環境容量計算等制定。 表1 水質、水生態分級管理目標
![]()
資料來源:江蘇省環科院
水質目標分為近期和遠期。近期水質目標值結合水(環境)功能分區、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水質現狀與“水十條”考核目標等綜合確定。遠期水質目標基本依據水(環境)功能分區,并布設相應的水質考核斷面。 水生態健康指數則是綜合評價指數,由藻類、底棲生物、水質、富營養指數等組成,并依據代表性原則,優化布設水生態監測斷面。 總量控制目標依據納入環保部門環境統計的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種植業、養殖業污染源等進行核算;2020年總量目標依據COD、氨氮削減2.4%、總磷削減3.0%、總氮削減3.6%制定。 空間管控目標包括生態紅線、濕地、林地管控目標,主要根據江蘇省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各分區現狀土地利用遙感影像解譯成果等制定,確保生態空間屏障不下降,生態功能不退化。 表2 分級空間管控目標
資料來源:江蘇省環科院 物種保護目標主要根據基于對流域珍稀瀕危物種分布、不同水質、水生態系統的特有種與敏感指示物種等研究成果制定。 |
相關文章
- 《上海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2019-12-27
- 江蘇省:《固定污染源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2020-01-19
- 《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2020-05-02
-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2020-05-14
- 2019年北京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情況2020-06-05
- 一圖讀懂黑龍江省地下水污染如何防治?2020-10-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