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垃圾氣力輸送系統構建垃圾回收新模式
垃圾氣力運送系統主要由垃圾桶、地下管道和中央收集站組成。其中,中央收集站的中控室是每一套系統的大腦,通過一個大屏幕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個垃圾回收箱的狀態,而每一個垃圾箱就像是神經末端一樣,不停地回傳即時信息。如果某個點位顯示為橘紅色,就說明垃圾桶已經裝滿,就可以操作系統進行垃圾回收。
中新天津生態區的垃圾氣力運送系統地面上的垃圾桶 記者日前了解到,天津生態城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已覆蓋南部片區12個地塊,垃圾收運量每天能達到10噸左右,年底有望實現全面替代垃圾直運。 據了解,中新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共規劃建設4套垃圾氣力輸送系統,覆蓋范圍為6平方公里,服務人口10萬余人。整套系統設計規模為每天收集87噸生活垃圾。“全面運行之后將會是全亞洲最大的一套氣力輸送系統。”中新天津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運營部固廢中心主任何鵬說。 那么,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如何運作?對于構建“互聯網+”垃圾回收體系有何作用? 是什么 原理類似吸塵器+豎井 外觀跟垃圾桶相似,但這些“垃圾桶”們其實是一個個豎井,與地下的水平管道相連。“工作原理近似于吸塵器,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可以簡單理解為‘吸塵器’+豎井。”長期從事固廢研究的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益說。 據介紹,垃圾進入豎井后,垃圾會落到豎井底部的閥門上。系統會根據程序設定時間,指揮某個豎井與水平管道間的閥門打開,抽風機開始發動。張益介紹說,管道中的風速高達18米/秒~25米/秒,把垃圾裹挾到中央收集站。在進入中央收集站的密閉垃圾集裝箱前,還得通過旋屏分離器這關,旋轉中垃圾落入集裝箱,廢氣則順著管道經過裝有活性炭和除塵裝置的廢氣處理器,除塵除臭后被排出室外。 據了解,近些年傳統地面的垃圾收集方式也有極大的發展,從散裝到袋裝、從混合到分類、從敞開到密閉、從不壓縮到壓縮,收集站、中轉站也集中進行了改造。但張益認為,傳統垃圾收集方式仍面臨著效率低下、二次污染等問題。 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對于破解垃圾直運面臨的難題,有獨特的優勢。運用真空管道運輸,垃圾流密封、隱蔽,與人流完全隔離,有效地杜絕了收集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包括臭味、蚊蠅、噪音和視覺污染。由于減少了運輸、中轉等程序,還減輕了交通壓力和環境污染。同時,系統大大提升了垃圾的收集效率,降低了垃圾收集人員的工作強度。 在瑞典一個集合了住宅、商鋪、寫字樓的混合型項目中,就曾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垃圾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傳統方式收集垃圾需要用150個小時,而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用時僅需1.4小時。當垃圾量多、處于垃圾投放高峰期時,垃圾自動收集的優勢更加明顯,即便每天收集2次,垃圾氣力輸送系統也只用4到5小時,而傳統方式即便一天只清理1次,累計工作時間也要1841小時。也就是說,如果按每人一天工作8小時計算,需要230人才能干完。 此外,垃圾收集、壓縮可以全天候自動運行,有利于填埋場、焚燒廠的穩定運行。 怎么建 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垃圾智能分類回收平臺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并不是孤立工作的,而是通過與其他系統連通,合力打造新模式。 中新生態城就在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的基礎上,打通垃圾智能分類回收平臺,構建起“互聯網+垃圾回收”新體系。 在垃圾分類收集環節,中新生態城通過24臺垃圾分類智能終端機,將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電子廢棄物垃圾通過科技手段加以管理,并在垃圾資源化中心對垃圾進行分類、打包、掃描與積分錄入。 垃圾分類投放后,就會進入垃圾氣力輸送系統進行處理。每一個垃圾箱都裝有超聲波感應裝置,可以感應箱子中的垃圾是否裝滿。“垃圾桶儲存滿,就會被抽到收集站實現固氣分離。部分垃圾將會被送到終端的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發電。”中新天津生態城環保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副部長楊永健表示。 最終,居民可憑借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商品,形成了“分類垃圾袋+垃圾分類積分卡+智能回收終端+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積分兌換商店”成熟的垃圾智能分類回收鏈條。 中新天津生態城居民王鳳蘭說:“開始聽說垃圾分類的時候,覺得挺麻煩的。實際使用中操作簡便,家里垃圾終端直接就收走了,不用拿出去扔,家里干凈小區也干凈。一些可回收垃圾送到回收機還有積分,可以兌換不少東西。” 如何走 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傳統垃圾收集模式 其實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并非新生事物。目前,全世界有1000~1200套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在運行,覆蓋了美國、英國、日本、德國、丹麥、新加坡、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等。 最初,垃圾氣力輸送系統應用于醫院垃圾回收,主要是考慮到可以將人與病菌實現隔離。隨后,由于系統高效率運行的特點,垃圾氣力輸送系統被廣泛建設于人口密集的地區,快速完成垃圾收集。目前,在一些大型賽事、展館、機場、高檔小區、寫字樓、生態園和開發區等都進行了建設。 我國大約有50~60套,約占全球總數的5%~6%。我國在舉辦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大型賽事和展會時,都建設了垃圾氣力輸送系統。另外,北京個別醫院、首都機場、廣州金沙洲新社區等也都建有此類系統。“從人口密度上來說,我國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的規模還很小,中國目前還不是起步階段,而是試點階段,未來將是潛在的大市場。”張益說。 那么,垃圾氣力輸送系統能否完全取代傳統垃圾收集模式呢? 張益解釋說,垃圾氣力輸送系統也有弱點,比如建設要求和后期運維的費用很高。此外,管道對垃圾種類也有要求,比如易揮發性的油漆桶、床上涼席、厚重衣物等容易引起堵塞的,就不適合放入豎井。目前,垃圾氣力輸送系統是對傳統垃圾收集模式的有益補充,兩者并不沖突,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在未來比較長的時期,傳統垃圾回收模式仍然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但同時,垃圾氣力輸送系統也會得到較快發展。 |
相關文章
- 關于擬公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名單的公示(全名單)2020-08-20
- 上海可回收物運輸方式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補貼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廢物流處理處置圖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塑料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玻璃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