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全文下載)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 2025》,組織實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簡稱“工程”),特編制本指南。 一、背景 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 快速發展及與先進制造技術不斷深度融合,全球興起了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 家加緊謀篇布局,紛紛推出新的重振制造業國家戰略,支持 和推動智能制造發展,以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為加速我 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國務院發布實施《中國制造 2025》,并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國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 當前,我國制造業尚處于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發展智能制造面臨關鍵技術裝備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標 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廣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應用緩慢等突出問題。相對工業發達國家, 推動我國制造業智能轉型,環境更為復雜,形勢更為嚴峻, 任務更加艱巨。 《中國制造 2025》明確將智能制造工程作為政府引導推動的五個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會資源,統籌兼顧智能制造各個關鍵環節,突破發展瓶頸,系統推進技術與 裝備開發、標準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應用。加快組織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對于推動《中國制造 2025》十大重點領域 率先突破,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強國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二、總體要求 加快貫徹落實《中國制造 2025》總體戰略部署,牢固樹 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為主線,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施策、需求牽引、問題導向、企業主體、協同創新、遠近結合、重點突破”的原則, 將制造業智能轉型作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步驟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點聚焦“五三五十”重點任務,即:攻克五類關鍵技術裝備,夯實智能制造三大基礎,培育推廣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推進十大重點領域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集成應用,持續推動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為構建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施策。統籌兼顧智能制造各個關鍵環節,加強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的頂層設計與規劃。針對我國制造業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區、 行業、企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分類指導、并行推進,推動優勢領域率先突破,促進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 堅持需求牽引、問題導向。瞄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 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面向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和傳統制造業智 能轉型迫切需求,針對我國發展智能制造面臨的關鍵技術裝 備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標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薄弱等 突出問題,系統推進技術與裝備開發、標準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應用。 堅持企業主體、協同創新。充分調動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突出企業開展集成創新、工程應用、 產業化與試點示范的主體作用。發揮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各方面優勢,協同推進關鍵技術裝備、軟件、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等的集成創新。 堅持遠近結合、重點突破。充分認識推進智能制造是一 項需要多方面力量長期共同努力的復雜系統工程,要立足現狀、著眼長遠,做好頂層設計,分階段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帶動作用強的關鍵技術裝備、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提升智能制造支撐能力,在基礎條件好的領域推進集成應用和試點示范。
|
相關文章
- 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 國發〔2015〕28號2015-05-19
- 《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發改能源[2016]1274號2016-06-21
- 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制定《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全文】2016-12-14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9-09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2024-09-12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2024-09-1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