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行業研究報告
時間:2008-07-15 13:03來源:GEP Research 作者:GEP Research 點擊:
次
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逐年上升,且增長速度 很快。2005年,全國工業廢物產生量為13.4億噸,比2004年增加12%,較2002年增長近30%;工業固體廢物 排放量為1654.7萬噸,比2004年減少6.1%;工
2006年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行業研究報告
1我國工業固體廢物基本狀況
1.1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排放情況
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逐年上升,且增長速度很快。2005年,全國工業廢物產生量為13.4億噸,比2004年增加12%,較2002年增長近30%;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1654.7萬噸,比2004年減少6.1%;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7.7億噸,綜合利用率為56.1%,與2004年基本持平。
1.2危險廢物產生、排放情況
工業危險廢物主要產生自化工、制藥、有色金屬冶煉、表面處理等行業。這些廢物中含有重金屬、有毒化學品、強酸強堿等有害成分,如果處理不當,會嚴重污染環境,使人畜中毒,甚至會造成死亡。
我國每年約有300萬噸危險廢物臨時儲存在各生產單位,累計儲存量己達3000萬噸以上。每年有數千噸危險廢物被排放到環境中,污染隱患極大。我國先后曾有70多家鉻鹽生產廠點,目前有2/3以上的企業因各種原因關停和破產,遺留約450萬噸的鉻渣堆置在原地,大多未得到治理,造成巨大隱患。
1.3非傳統類或產品類廢物排放情況
據統計,2005年我國電視機的社會保有量為4億臺,手機、掌上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的社會保有量也都達到了1億臺以上。2005年我國有1500萬臺電視機、1300萬臺電腦、8000萬部手機報廢。電子廢物的明顯增長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
我國塑料制品年產量為2500萬噸,按20%可回收量計算,一年應回收廢塑料約500萬噸,而目前實際回收量只有200萬噸,廢塑料回收任重道遠。目前我國廢塑料回收和加工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回收分類等級制度不健全;(2)由于廢塑料回收利用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引進、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
目前全國每年橡膠消耗量為300多萬噸,扣除橡膠制品出口部分,國內產生的廢橡膠量約為200萬噸,利用率為65%。我國每年報廢汽車100多萬輛;廢鉛酸蓄電池年產量近40萬噸,產生的鉛污染與我國淘汰的含鉛汽油向環境減排的量相當。
2我國工業固體廢物治理現狀
2.1固體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制定了關于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管理行政法規;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等有關主管部門發布了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轉移、鐵路沿線環境衛生、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等多項規章。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制定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目錄;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危險廢物填埋、焚燒的污染控制標準與技術規范,以及進口廢物環境保護的標準和危險廢物鑒別標準等;建立了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收費制度,促進了危險廢物處置的產業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制定。上海、天津、江蘇、浙江、黑龍江、吉林、四川等省市還頒布了危險廢物管理的地方管理辦法。
2.2形成了一定的固體廢物利用和處置能力
據2005年全國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普查表明,全國現有的572個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中,數量最多的是綜合利用類的設施,共443個,占設施總數的77.45%。具有利用價值的工業廢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和相當一部分危險廢物的利用已形成一定市場。除西部個別省(區)外,全國絕大部分省(區)、市都不同程度建起了專門或綜合的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正在推進中。截至2005年7月底,國家共完成19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的復核。復核通過的項目工程總投資約為12.3億元,其中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8個,工程總投資約10.9億元;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11個,工程總投資約1.4億元。
2.3固體廢物管理技術支持隊伍初步建立
截至2005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成立了固體廢物管理中心,2006年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式成立國家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初步形成了固體廢物管理的技術支持隊伍。
3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技術進展
2006年以來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利用技術有了較大進展,特別是在廢棄物資資源化方面表現比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