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文一波:“互聯網+”將在環保產業落地
時間:2015-07-27 11:42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桑德再生資源O2O的發展規劃是先通過資訊及信息服務將廣大客戶吸引來,然后再推出交易服務。
2015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產業自然不愿也不能錯過站上“風口”的歷史機遇。一時間,行業各路諸侯紛紛厲兵秣馬,摩拳擦掌,于各領域間尋找“互聯網+”快車入口。
桑德集團作為國內環保產業領軍者,在過去的20多年,文一波和他的企業曾第一個將BOT模式引入環保領域、第一個提出垃圾綜合處理理念、第一個走出國門承接海外EPC項目、第一個全面開拓并布局村鎮水務市場……而今,文一波和他的團隊又開始借助互聯網東風興起智慧環衛、再生資源O2O等“互聯網+”項目,再次引領產業前沿。
進擊的“藍海”
文一波認為,“互聯網+”越來越火,未來很可能使我們的環保產業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屆時,環保產業與互聯網可能會全方位結合,將會對現有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管理方式進行調整,對產業技術進步會有更多幫助。比如,生活垃圾收運、餐廚垃圾處理和環衛領域都存在廣闊的空間,以往的環保企業在固廢處理領域始終處于終端,前端比較被動。比如將互聯網終端植入到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處置的各個環節,人、物、車全部互聯,如再生資源領域、廢棄物回收、資源化處理等。將來在互聯網基礎上,從工藝路線、工藝參數到設備,企業如果不考慮互聯,不考慮物聯,就可能會落在后面。長遠來看,“互聯網+”可拉動環保行業的快速發展。
文一波進一步表示,未來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大量資本的涌入,環保產業格局和產業鏈將面臨快速重構;二是由于市場和資本的推動,很多原來單純由科研機構進行的技術研發和科研課題將直接和產業對接,和資本對接,環境技術進步將會很快。同時在應用過程中的迭代也會幾倍于目前的速度。
“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中國一定會出現十倍于現在規模的企業,傳統環保企業要抓住機會,充分利用‘互聯網+’,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文一波說。
桑德入口
面對“互聯網+”浪潮,敢為人先的文一波和他的企業再次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在近期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環保展上,桑德集團的“互聯網+”環衛車悄然走紅。事實上,桑德早在2013年就已逐步向環衛領域延伸業務,并將環衛一體化市場作為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已在寧晉、宜昌、蚌埠等多個城市拓展環衛項目,3年內有望成長為規模最大的清運環保企業。
靠水務起家的桑德緣何大手筆進軍相對陌生的環衛領域?用文一波的話說,即“找到了‘互聯網+’的入口”。很多人無法想象,以垃圾清運為主要業務的環衛領域,怎么能與高大上的互聯網扯上關系,但桑德通過一套智能云平臺系統將這一切變成了現實。
“我們在環衛車上安裝了傳感系統,并連接到后臺的云平臺管理系統,通過智能終端設備可實時監控車輛位置、油耗、空氣質量(溫度、濕度、PM2.5)等狀態信息,”文一波透露,“它還可以進行環境監測。”環境大數據或將成為產業的新方向。桑德在蚌埠試點已實現了環衛工人上門回收廢品,在未來,物流、廣告等都將成為環衛產業鏈的延伸。
公眾參與是“互聯網+環保”項目的另一特征。據了解,公眾在關注“桑德新環衛”微信服務賬號后,可通過微信進行“環衛110”應急時間上報以及“上門回收”服務。如果發現了渣土散落等突發事件,市民通過微信上報,將文字或圖片信息上傳到環衛云平臺,報警信息就能自動發送給區域的巡檢人員,實現對突發事件的第一時間應對。
桑德在業內素來以全產業鏈著稱,這意味著“互聯網+環保”可能有更多的入口,再生資源O2O便是另外一個。據了解,桑德再生資源O2O項目的線上平臺易再生網已于2015年6月5日正式上線并提供相關服務。“易再生網秉承桑德‘為環境,無止境’的理念,搭建再生資源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目標直指再生資源行業門戶網站。”文一波說。
桑德再生資源O2O易再生網利用互聯網技術服務于再生資源產業,線上建設再生資源信息和交易服務平臺,線下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服務平臺,平臺未來涉及的再生資源業務將包括廢鋼鐵、廢塑料、廢紙、廢橡膠、報廢汽車、廢家電等細分市場,為公司所轄從事再生資源業務子公司、供應商、客戶提供全程互聯網與再生資源結合的服務。
除固廢外,文一波還計劃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通過互聯網,將分散的村鎮污水處理設施連接,利用標準化模塊實現村鎮供水和污水處理的精準計量,目前已在江浙地區率先建立平臺試點,運維效果良好。
“全國5萬個鄉鎮、40萬個自然村如果能實現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在管理上將有多大幅度的提升可想而知。”文一波表示,桑德的計劃是,到2020年實現600個鄉鎮和2000個自然村的污水智慧化處理。
理性擁抱
擁抱“互聯網+”是歷史及科技發展的趨勢,我們必須去迎合這個趨勢,但在文一波看來,企業更重要的是認清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狀況,腳踏實地去發展,而不是人云亦云。
不容規避,在“互聯網+”旋風席卷的過程中,憑借概念進行資本炒作的公司甚至上市公司不在少數。無論是自帶互聯網基因的科技類企業,還是靠并購、借殼、改名等各種手段攀上關系的公司,都追星趕月般地一路狂飆。“觸網必漲”的餡餅催生一大批企業前赴后繼,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大繁榮的背后只見“殼變”,不見質變,真正取得“互聯網+”真經的企業寥寥無幾。
“大多數環保企業本質上是設備制造與工程建筑企業,很難與互聯網沾邊,即便是有污水和垃圾運營業績的環保企業,因為是典型的重資產+B2B,想觸網也不容易。”在文一波看來,傳統環保企業不“觸網”就意味著等死,但“觸網”面臨線上、線下互搏等一系列問題。自身沒有互聯網基因的環保產業如何理性利用“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連接”,真正實現由大變強,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
相關文章
- 桑德環境企業研究及環保并購案例分析2015-06-01
- 桑德環境“易再生”布局再生資源全產業鏈服務平臺2015-06-16
- 桑德環境垃圾發電項目:蘭陵縣生活垃圾 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2015-06-23
- 格林美借助“互聯網+”手段整合回收渠道2015-07-28
- 2015年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名單(節能環保類)2015-08-14
- 桑德環境:基于環衛互聯網+及再生資源O2O戰略2015-09-15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