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類政企合作項目應突出環保指標
在國資委辦公廳近日下發的《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財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建筑類央企累計對PPP項目投資不超過集團凈資產的40%,其他央企比例不超過20%。這對于已形成投資額10萬億元以上的PPP項目庫是一種風險警示。 隨著近年來環保類PPP項目廣受資本青睞,不少問題也顯現出來,比如,環保類PPP項目用工程替代環保運營之風盛行。實際上,社會投資方做環保類PPP項目,應規避這一風險,注重突出環保指標,否則投資再大也不一定能獲得收益。 環保類PPP項目風險在驗收,環保指標專業程度高,追責壓力大 在業內人士來看,環保類PPP項目風險在驗收。現實中拿到環保類PPP項目最多的是八大建筑公司,這些公司擅長的是建筑,而不是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因此,建筑企業大舉進入環保項目,面臨的驗收要求已不是其熟悉的工程指標。 環保類PPP項目驗收標準包括各項環保指標,特別是環境質量達標。比如,治水項目中有河長驗收要求,實現不了水質達標要終身追責;治氣項目普遍為:到2020年,以2015年為基數,未達標城市PM2.5的濃度要平均下降18%,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的“2+26”城市中,PM2.5的達標濃度年年有追責。 在強大的追責壓力下,環保類PPP項目的驗收不可能蒙混過關,不過驗收關,項目的參與方就得不到政府方面的支付,很可能賠錢。 環保類PPP項目是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正確的環保專業咨詢能為項目健康發展提供支持。環保項目正在從治污工程轉向生態恢復,考核指標地帶性特征更為突出。例如在對長江的保護中,水源地保護面臨的問題不是一般工程問題,而最多的是長江水氮磷含量過高帶來湖庫等閉合水域水體富營養化的潛在威脅。這就要求按湖庫達標應實行河流氮磷污染物總量控制,執行河湖30天水力停留時間的分界標準,確定水質基準動態。 對于這樣專業性很強的環保問題,即使是國家級咨詢單位也不一定具備能力。以引江濟巢工程咨詢為例,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就以河湖標準不同為理由,放棄了對長江高氮磷含量的約束,支持長江水直接進入巢湖。隨后,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均明確給予風險控制建議,并要求在遇風險時保留長江水不入巢湖的通道。 環保類PPP項目應注重達標服務,避免只強調工程效益,忽視環保目標 環境工程是實現環保目標的重要手段,但單純強調工程效益,忽視環保目標的做法不宜提倡。因為環保類PPP項目政府購買的是服務,特別是達標服務,單純的工程項目很難實現流域或區域環境質量達標這一系統工程。 以污水處理類PPP項目為例,不少項目只談治污工程總造價,如修多少萬噸污水處理設施、多少公里污水管網,卻不計工程總效益,以及所在水域水質改善程度、廢水處理回用量等。 以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為例,一些項目以治理內源污染為理由,不確定底泥對水質惡化的貢獻率就大動干戈清除底泥,盲目行動很可能導致挖出的底泥難以處置等情況產生,并破壞生態系統。 以海綿城市示范為例,如果不能從流域水循環的層次確保雨水合理利用,而是盲目新建一個區域、大拆大建等,將違背海綿城市理念的初衷。目前更普遍的現象是,為獲得更多運行費,盲目提高排放標準,把排放口管理與環境質量指標割裂開來。 因此,以工程替代環保、盲目上工程等做法,往往會造成有些區域和流域呈現治理不足、另一些流域或區域出現過度等情況。 缺少環境合理性論證是以工程代替運營的原因之一,應做好頂層設計,并推動投資與技術相結合 在環保類PPP大潮到來之前,我國的環境治理項目都有環保規劃做指引,且主要由國家投資作支撐。近幾年,環保類PPP引發環保投資大潮,投資總額遠遠高于過去國家環保規劃的投資額。在這種難以預見到的新形勢下,缺少環保規劃的總體設計,缺少規劃環評和戰略環評的環境合理性論證,是以工程代替環保運營之風盛行的原因之一。 黨的十九大后,規劃環評和戰略環評的主線都強調落實“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貫徹資源環境承載力倒逼供給側改革機制,從各類工程項目包括生態環境項目的生態紅線不占位,質量底線不降級,資源能源利用上線不突破入手,優化項目布局和資源能源利用方式。 環保規劃則把新發展觀、新生態觀相融合,強調GDP增長同時生態質量大改善,強制性地落實三大紅線和調控措施,把控制單元達標方案、環境資源承載能力預警、主體功能區規劃、負面清單、多規合一等多項任務融為一體,實現各部門形成合力,共同為綠色、低碳、循環出力。 以上兩個方面的新動向為環保類PPP規避風險創造了條件,以治理黑臭水體為例,污水處理背景的企業突出污水處理和管網收集,景觀背景的企業突出生態恢復和人文景觀,建筑背景的企業突出河道整治和清淤沖淤,如何形成合力共同確保水體達標恢復生態功能? 首先,需要有環境規劃,優化組織污染源的調控措施,合理分配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投入。其次,是規劃環評、戰略環評,從回顧性評價、現狀評價、預測評價、治污措施、環境合理性結論等5個方面提出落實三大紅線的要求,以及解決環境累積性影響的技術建議。這就為形成合力進行了頂層設計,也為實現達標驗收創造了條件。 需要注意的是,環保類PPP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是投資與技術相結合。同時,有技術的中小環保企業需要與投資結合。因為大型央企、國企在短時間內跨界,技術儲備、系統集成、裝備制造、項目實施經驗上必然存在短板,而中小環保企業往往在細分領域具備獨有的核心技術,需要通過大國企實現技術集成,形成綠色生產力。 中小環保企業的技術“絕招”和大型央企、國企的資金、品牌,兩者具有強烈的互補需求,期待這種互補需求能形成多個不同類別的環保技術經營公司,成為環保類PPP的主力。 |
相關文章
- 葛洲壩預中標泰城水生態環境治理PPP項目(58億)2019-05-24
- 葛洲壩、博天環境等聯合體入圍陽西縣PPP模式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2019-06-11
- 八大“中”字頭企業競奪安陽18億水生態整治PPP項目2019-07-26
- 遼寧:2019年PPP重點推介項目公告(20個PPP推介項目 總投資97.95億元)2019-12-11
- 中聯重科、航天凱天、博世科三方入圍湖南省臨武縣供排水和村鎮污水治理及配2019-12-11
- 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名單公示2020-12-18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