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韓國碳市場2015年一月開市 年排放量高于1.25萬噸被納入(2)
時間:2014-12-24 16:10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韓國環境部公布碳市場第一階段配額總量為16.87億噸,其中15.98億噸為發放給企業的碳配額,而還有8900萬噸則為儲備配額。這一數字較原有的16.4億噸有所擴大。
韓國環境部表示,這一數字是根據韓國國家減排路線圖制定的,每個商業主體會根據過去的排放數量和未來新建或擴大的設備數量獲得相應配額,新建項目產生的排放可以獲得額外配額。同時,韓國政府也預留了一部分的儲備配額以應對計劃外的建設項目。
而今年7月,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卻表示正在建設的碳交易系統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瑕疵,他們將考慮是否和其他部門一起推遲韓國碳市場開市時間。韓國時報報道,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推遲或修改原有計劃。
同時,來自工業界的壓力也非常巨大,他們希望把市場推遲到2020年再開始,并警告說在未來三年里,企業們將因為碳市場多支付2670萬至2890萬美元的成本。此前,為了保護汽車行業的利益,一項針對高排放汽車的稅收政策已被推遲到2020年。
政策觀察者Todd Woody在其文章中說,全世界都在關注韓國碳市場的發展,不僅要看它如何能夠避免重蹈歐盟碳市場的覆轍,還要看看碳市場如何能夠避免傷害國內工業。對于韓國的手機、電子設備生產商而言,他們的產品要出口到全世界,就將要考慮碳價帶來的額外成本壓力。
今年9月,韓國企劃財政部放寬了原有的計劃以使得配額發放能夠匹配企業在2013年至2014年的排放情況。
最終,韓國環境部公布碳市場第一階段配額總量為16.87億噸,其中15.98億噸為發放給企業的碳配額,而還有8900萬噸則為儲備配額。這一數字較原有的16.4億噸有所擴大。
路透碳點預測,韓國碳市場很有可能總體發放過量,但同時電力企業則有可能發放過緊。
不過,“排放交易機制最終還是啟動了。盡管卡著時間點,我們會努力讓它順利開展。”韓國環境部官員樸永民說。
企業和公共金融機構可參與交易
最終,韓國碳市場第一階段共納入了525家企業,門檻為年排放量高于1.25萬噸。其中包括84家石化企業,40家鋼鐵企業,38家發電和能源企業,24家汽車公司,20家電子電器公司,以及5家航空公司等。
大多數韓國主要公司都被包含在該機制里,包括韓國電力集團,POSCO,三星電子和GS Caltex。此外,樂天酒店,首爾國立大學,仁川機場和首爾市政府也因為排放達到這一門檻而被納入。
這些企業的排放占據韓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額的65%。其中電力和能源配額最多,為7.385億噸,鋼鐵3.057億噸,石化1.437億噸,水泥1.28億噸。根據計劃,排放企業必須在基準的基礎上減少排放,2015年為5.734億噸,2016年5.621億噸,2017年5.59億噸。
|
相關文章
- 韓國新能源汽車戰略 純電動車2030年或增至百萬輛2015-11-25
- 韓國出臺治霾新政 但沒搞清楚霧霾來源2016-07-04
- LG化學將向NASA提供宇航服用鋰電池2016-07-29
- 到2020年韓國投資366億美元發展清潔能源2016-08-03
- 韓國鼓勵本國企業投資美國頁巖氣項目2017-01-05
- 韓國動力電池三巨頭在歐洲建廠2017-06-07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