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廢水處理新技術環保創新
進入21世紀,中國步入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制造業正在更加廣泛、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并向全球制造中心和“世界工廠”的目標加速邁進。化工產業高速成長成為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2006年石化工業總產值達4.3萬億元,接近國內GDP總量的17%;可見中國生產的化工產品有著令人吃驚的需求總量。 中國對石油和化工原料消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飛速發展。這種趨勢意味著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2006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按現行匯率初步測算,我國GDP總量占世界的比重約5.5%,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卻較高,全年能源消耗總量24.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3%,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從能源消耗規模看石油和化學工業,2006年,中國化學原料及其制品,加上石油化工、煉焦、化學纖維、醫藥及塑料橡膠行業,能耗超過中國制造業總能耗的1/3、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8%。 從進出口外貿規模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增長迅速。1980年至2006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由381.4億美元增加到17607億美元,27年中增長了46.2倍。其中,出口額由181.2億美元增加到9691億美元,增長了53.5倍。隨著大量“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中國直接或間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2006年中國凈出口煤炭2500多萬噸、焦炭1450萬噸;同時,中國還凈出口粗鋼3434萬噸,未鍛軋鋁70萬噸,彩電及整套散件1.04億臺,機電產品1217億美元,這里面都包含著大量能源消耗。可以這樣說,中國因此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 與此同時,近年中國的環保形勢急劇惡化,掘統計,在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中,僅化工每年排放的工業廢水達60億噸,工業廢氣7000億立方米,工業廢渣3500萬噸,分別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20%、5%和8%。在全國3000家重點污染企業和全國300家嚴重污染企業中,僅化工企業就占四分之一。化工行業是廢水排放大戶。據統計,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年排放污水47.3億噸,占全國工業污水年排放總量的21.9%。一年排放數十萬噸污水的化工企業不在少數。例如化肥行業對環境的污染最為嚴重,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大力發展氮肥工業的同時,由于含氨氮廢水排放而造成氨流失相當嚴重,2006年全行業年耗水27億噸,平均噸氨耗水58噸。據統計,化肥廢水排放量占化工廢水排放量的42%,廢氣排放量占化工廢氣排放量的36%。 目前中國在廢氣排放上,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其中化學工業廢氣排放量占全國總量接近9%,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7.1%,在全國位居第四位;煙塵、粉塵排放量分別列全國第四、第三位;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及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的7.8%和6.8%,危險廢物的產生量居全國第一位。我國水污染情況嚴重。全國七大水系近+半的河段污染嚴重,86%的城市河段水質超標。海河、遼河、松花江和淮河流域的污染相當嚴重。盡管長江、黃河、珠江等于流水質污染較輕,但都存在嚴重污染河段。由此可見,石油和化學工業企業污染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其它工業企業,位居首位。隨著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治理“三廢”的任務將更加繁重,“化工廢水”關系到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持續、快速和健康地發展,也關系到人民基本生活環境的改變,日前科技部的“主要流域有毒有機物污染調查”課題組研究表明:化工廢水排放的有機有毒物已經開始影響到飲用水安全問題;化工廢水污染和嚴重程度對中國的化工、電力、冶金、鋼鐵等重污染行業敲響了警鐘,可以說中國的化工產業面臨著緊迫的環保危機。 |
相關文章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2025-03-25
-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2025-04-02
-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2025-04-0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