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套燃燒前CO2捕集裝置建成投運
7月10日,中國首套燃燒前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完成72小時滿負荷連續運行測試,該裝置位于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天津IGCC電站。這標志著華能在燃燒前二氧化碳捕集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實現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煤基清潔發電技術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該裝置由華能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牽頭,攜手華能國際股份公司、華能華北公司、天津IGCC電廠以及國內科研、高校和制造企業等十多家單位合作,歷時5年研制而成,是華能承擔的國家“十二五”863主題項目課題“基于IGCC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統研制”主要任務,同時也是華能綠色煤電計劃第二階段的任務之一。通過依托“十一五”863重大項目——我國首套250兆瓦級IGCC示范工程,旨在研究開發基于IGCC的二氧化碳捕集關鍵工藝和設備技術。 目前,國內多家企業正在探索開展CCS(碳捕集封存)技術的試驗與示范,而中國華能始終走在該領域前列。華能在開展燃燒后捕集基礎上,利用自主研發的二段爐產生的煤氣為原料,建成了一套30MWth(兆瓦熱)二氧化碳捕集示范系統。該系統由華能自主設計建設, 采用低水汽比耐硫變換等工藝,實現了二氧化碳捕集率達到90%以上,年捕集二氧化碳的能力達到1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燃燒前二氧化碳捕集裝置。該系統的成功運行,是我國清潔煤發電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使我國在該領域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為煤基能源實現高效近零排放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技術路徑,對煤基能源的科技創新、煤基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該系統采用低水汽比耐硫變換等創新工藝,將合成氣中的一氧化碳通過與水蒸汽發生變換反應,將一氧化碳完全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常溫下經硫碳共脫化學吸收工藝,將合成氣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氫脫除,經再生工藝,將二氧化碳和硫化氫分別解析,回收得到98%以上純度的二氧化碳和單質硫,分離的二氧化碳壓縮液化后可實現工業利用,分離的氫氣可回注燃氣輪機或燃料電池系統發電。 【推薦】液態二氧化碳研究報告 |
相關文章
- 財政部:環保稅立法 二氧化碳排放征稅與否爭議大2014-03-12
- 中國10年節能15.7億噸標準煤 等同減排二氧化碳36億噸2016-06-20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2025-03-2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