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造業需植入綠色基因
制造業是否有綠色基因,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近日,在中華環保聯合會舉辦的“推動綠色制造,助力綠色發展”研討會上,來自輕工、機械、交通、生物制藥、石油等行業的代表,圍繞綠色制造、清潔生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人員一致表示,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控制并逐步減少工業污染,引領工業從污染末端治理向生產鏈全過程管控轉變,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落實制造強國戰略,需要聯合政府、企業、公眾以及資本市場等多方力量,堅持一盤棋思想,統籌協調,群策群力。 關注1 產業價值鏈短、附加值低如何改善? 為應對經濟快速發展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矛盾,2001年我國啟動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試點工作,2005年啟動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工作。雖然這兩項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國范圍內傳統工業園區仍然占據多數,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規模有待擴大,水平有待提高,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對此,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表示,目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工業園區產業價值低下,價值鏈構建不合理。 他表示,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應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間產品生產、制成品組裝、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而一些傳統工業園區產業價值鏈定位低端,存在起點低、技術檔次不高等問題,產品初級化,附加值偏低,難以進一步生產出新的有價值產品,無法對價值鏈深化、強化。比如,江西省絕大部分工業園區,還處在引進沿海產業轉移項目階段。沿海省市轉移至江西的多是一些技術含量低和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如服裝紡織業、輕工食品業等,各園區普遍存在產業層次低下的問題。 “第二就是產業價值鏈較短,其中人才、物質、信息、資金流動不暢通,不利于價值轉移流動增值。如浙江省乾潭鎮工業園區的工具五金、家紡寢具、膠合板等產業都存在此類問題,缺乏專業性的模具、電鍍、印染、織造等生產企業。其工具五金幾乎全部需要運到外地電鍍,直接增加企業成本。”高云虎說:“由于產業內沒有形成真正的專業化分工和相互協同關系,主導產業帶動作用和配套支撐產業互補效應未能有效發揮,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 “綠色制造是個系統工程,從企業到行業,從區域到社會層面,應統籌安排。”高云虎建議,當前節能減排工作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都需要加強。目前在企業層面,僅僅重視電機、水泵、壓縮機等單個用能設備的能效提升,對行業和企業的聯系、產業上下游的協調、產業與城市融合等方面都缺乏整體和系統規劃統籌。 |
相關文章
- 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產業2017-10-19
- 綠色纖維標志認證交出成績單2017-11-14
- 環保部發布三行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指南 包括飲料酒制造業、船舶和制漿造紙2018-01-19
- 第二批綠色制造示范名單公示2018-01-24
- 018年擬入選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公示名單(涉及環保企業)2018-06-14
- 工信部發布關于推薦第三批綠色制造名單的通知2018-08-0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