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污水的特點和處理現狀
近年來,國家為控制水污染作出了巨大努力。我國鄉鎮污水排放量的不斷增加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控制對象。隨著國家水資源保護規劃項目的啟動,在“三河三湖”、渤海和三峽庫區已開始建設一批鄉鎮污水處理工程。但是,我國鄉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專門的設計規范和標準,如照搬用于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和工藝,工程建成后,將會出現技術要求高、操作復雜、操作困難,甚至在陽光下,與鄉鎮經濟發展水平、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不相適應,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因此,有必要考慮鄉鎮污水處理的特殊性,分析鄉鎮污水處理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對鄉鎮污水處理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技術決策分析,以實現鄉鎮的可持續發展。 1.我國鄉鎮污水處理現狀 1.1污水量小且分散,難以收集,缺乏排水設施 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布局不合理、排水管網不完善或無排水設施、地形復雜、居民分散、道路狹窄、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造成鄉鎮污水收集困難。 1.2水質水量變化較大 水質非常不穩定;水量晝夜變化,早晚比白天、夜間排水量小,甚至可能停止,污水排放呈間斷狀態,耗水量變化系數遠遠大于城市中的數值。 2.鄉鎮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 2.1排水系統不足 我國大多數鄉鎮沒有系統規劃,供水設施不完善,污水收集管網不完善或不完善。雨水、污水沿道路邊溝或道路就近排入水體,呈無組織排放狀態,造成污水收集困難。由于街道狹窄、兩側建筑密集、建設復雜、受當地經濟條件制約,一些鄉鎮無條件地建設了排水系統。 2.2缺乏施工標準 目前,我國尚無鄉鎮污水處理工程的排水設計標準、規范和規程。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仍采用現行的有關標準和規范,造成鄉鎮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過高。此外,鄉鎮污水處理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完全適用現行的設計標準和規范,顯然不適用。 2.3缺乏適當的處理程序 一般鄉鎮經濟基礎薄弱,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資金匱乏。缺乏適合鄉鎮污水特點的實用處理工藝,大部分是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和設計參數的推廣或照搬,造成項目投資和運行費用較高。 3.鄉鎮污水處理項目技術決策分析 3.1鄉鎮污水處理工程特點分析 3.1.1污水收集 鄉鎮污水收集應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經過綜合權衡和詳細的成本效益分析,選擇合適的排水系統。一般來說,我國鄉鎮集水面積小,污染物總量不大,而且經濟實力普遍較弱,幾乎沒有符合排水要求的管網,大部分明溝涵雨污水合流排水。因此,可在明渠涵洞段組成水流排水系統末端設置攔截設施。枯水期污水可直接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雨季時,污水和部分雨水被攔截,送污水處理廠處理,多余部分排入河流、水庫或附近低洼地。新建或擴建村鎮,應采用分流排水系統。 3.1.2處理目標和要求 根據不同類型的接收水和水質,鄉鎮污水排放應執行不同的排放標準。 向封閉、半封閉水域排放,已富營養化或富營養化威脅水域的污水處理廠,應選擇具有除磷脫氮功能的污水進行二級處理工藝。對于排入露天水體的污水處理廠,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水環境狀況,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分階段實施水質目標,逐步達到標準。鄉鎮污水處理涉及面廣,情況比較復雜,再加上鄉鎮的地理位置、經濟環境條件、污水排放現狀和處理規劃不同,因此具體處理目標需要具體分析、區別處理。 3.2鄉鎮污水處理工藝選擇 3.2.1工藝選擇原則 為了改善鄉鎮水環境質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應當根據鄉鎮總體規劃、水環境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和鄉鎮排水專項規劃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經濟適用、經濟適用”為總原則,合理確定污水處理設施的布局和建設規模,因地制宜地采用鄉鎮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 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工藝技術成熟、可靠、可行; 2)滿足加工功能和效率要求; 3)建設投資小,運行成本低; 4)考慮區域差異、規模和工藝配套需要因地制宜; 5)實際操作簡單,易于維護和管理,易于改造和擴展,分階段實施。 6)對于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應逐步、穩步、適量使用。 對于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的鄉鎮污水處理,需要區別對待,準確分析水質和水量,然后采取相應的技術路線。 3.2.2工藝選擇優化 運用層次分析法優化鄉鎮污水處理工藝。將適合村鎮污水處理技術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為總目標層次,即適合村鎮的污水處理技術;第二層由污水處理效果、技術經濟、運行管理、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四個指標層組成,達到總體目標;最低層次是實現總體目標和次級目標的條件。以BOD、cod、ss、NH3-n和TP的去除率作為廢水處理效果的評價指標。選擇基礎設施成本、運營成本、土地占用指標、能耗和工藝復雜程度作為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選擇運行可靠性和運行難度作為運行管理的評價指標;選擇節能減排、cod減排和BOD減排作為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評價指標。為了建立鄉鎮污水處理工藝優化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線性加權和函數計算出適合鄉鎮污水處理工藝的各項綜合指標,并根據綜合指標確定鄉鎮污水處理工藝優化方案。 3.2.3工藝選擇步驟 1)明確鄉鎮定位的特點。包括鄉鎮所在地的性質、地理位置、水污染控制、污染物總量控制要求等。 2)分析評價鄉鎮社會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狀況。 3)根據鄉鎮所在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因素,合理確定鄉鎮污水處理水平和排放標準。 4)根據鄉鎮污水水質特點、水量及排放要求,認真分析鄉鎮污水處理工藝性能、投資費用、運行條件及適應性。 5)有效篩選鄉鎮污水處理技術,主要分析處理技術的性能、建設和運行費用、適用范圍和條件,根據不同類型鄉鎮推薦配套處理技術。 4.鄉鎮污水處理對策 (1)完善鄉鎮污水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規定。 (2)加強政府指導和支持。政府要高度重視鄉鎮污水處理的節能減排工作,加大對鄉鎮污水處理項目的投融資力度。 (3)建立健全排水系統。根據鄉鎮經濟發展現狀、趨勢和總體規劃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鄉鎮排水系統,重點建設雨污管網。 (4)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在選擇鄉鎮污水處理工藝時,要根據當地總體規劃、經濟條件、技術水平、地形地貌等條件進行工藝流程論證,通過經濟、技術、管理等綜合因素的分析比較,確定最佳工藝路線。 (5)充分調查,掌握資料。全面調查了不同地區鄉鎮污水的特點,準確分析了鄉鎮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選擇了合理的處理工藝。 (6)污水回用,合理利用。結合鄉鎮的特點,為緩解全球水危機,可適當考慮對回用水的處理,如用于灌溉或養魚,但水質應符合相應的排放標準。 (7)科學技術研究、試點示范。積極開展鄉鎮污水處理科技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導鄉鎮污水處理咨詢設計、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 (8)提供崗位培訓。由于鄉鎮污水處理技術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制約,所選工藝應力求簡化,便于操作,必要時對管理、操作和維護人員進行崗位和技術培訓。 (9)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提高全民環保意識,積極參與鄉鎮污水處理的建設、實施和運行監督。 結束語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廠應盡量避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污水處理必須創新,污水處理將日益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注重脫氮除磷,與先進的科技和環保工程實現有機結合。其中,生態透析技術和資源化技術是一種以生態綠色理念為指導的新型污水處理方法,對提高污水處理質量和綠色污水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
相關文章
- 全球污泥處理處置方法及比例2020-05-12
- 全國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穩步推進2020-10-20
- 《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答記者問2020-12-31
- 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與前三批中撤2021-01-04
- 一圖讀懂 |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2021-01-14
- 視頻及全文 | 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完成規劃任務的80%以上2024-08-0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