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分析及優化對策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17年“大氣十條”確定的目標如期實現,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尤其是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本文稱:大氣環保產業)發展迅速。2018年,隨著《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大氣環保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但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大氣環保產業仍存在鏈條不完善、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尤其是除塵、脫硫、脫硝、VOCs治理等不同行業產業鏈發展存在的問題也不同,需要從全產業鏈構建的角度進行優化。目前國內外學者逐步開始關注大氣環保產業的發展,但從產業鏈角度對大氣環保產業進行研究的較少,更鮮有對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的分析及理論探討。關于全產業鏈構建的理論分析,國外學者也鮮有涉足,但從全產業鏈的主旨思想看,與國外學者所討論的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是一致的。如Geyskens從交易費用角度對縱向一體化的效用問題進行了研究,表明產量和行為不確定性鼓勵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技術不確定性降低了企業縱向一體化的興趣。Noriaki Matsushima和Tomomichi Mizuno研究提出縱向一體化有助于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和企業間的產品戰略互補,并且發現大企業更傾向于縱向一體化。國內學者則主要集中在對農業(包括食品級生物制藥)、紡織業、電信業、能源產業、汽車業和文化創意等產業全產業鏈構建的研究中。關注的重點包括全產業鏈利益分配、全產業鏈價值增值等。學者們普遍認為全產業鏈具有分散風險,提供附加值的顯著特點,因此探索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的構建和優化對于提升大氣環保產業的競爭力,促進其發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對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詳細分析了大氣環保產業各細分領域行業全產業鏈構建的情況,針對不同行業的問題提出優化全產業鏈的對策。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對大氣環保產業理論的深化,另一方面為我國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的構建和優化提供借鑒。 2 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相關概念界定 2.1 大氣環保產業鏈 目前,學術界鮮有研究以大氣環保產業、大氣環保產業鏈為對象,少數研究中稱大氣污染治理產業。本研究提出的大氣環保產業鏈為:由提供大氣污染治理的技術、產品、設備、信息、服務等多部門組成,以產品和技術為投入,向用戶提供大氣污染治理的產品、服務,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對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的鏈式結構。 2.2 全產業鏈 據考證,產業鏈一詞最早是由我國學者提出的,但國內學者對于產業鏈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有學者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學者提出的定義,給出產業鏈的科學定義為同一產業或不同產業的企業,以產品為對象,以投入產出為紐帶,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依據特定的邏輯聯系和時空布局形成的上下關聯的、動態的鏈式中間組織。 而關于全產業鏈的概念是較新的概念,全產業鏈一詞最早見于中糧集團于2009年提出的“全產業鏈”發展戰略,此后中糧集團由主要以農副食品進出口貿易為主業務開始向農產品領域的源頭和終端進軍,并將農作物種植、加工、運輸及銷售等多種產業環節組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系統[。最初的全產業鏈主要針對農業而且是一家企業實現。此后,全產業鏈概念和戰略在農業及各種農產品的發展中興起,還拓展到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產業中。目前學術界對于全產業鏈的概念尚未有較權威的界定。本研究在梳理文獻基礎上提出,全產業鏈是企業以價值增值為目標,一方面不斷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和擴展;另一方面不斷擴充產品多樣性和相關性,并最終形成一個產業網絡結構。基于本研究提出的全產業鏈概念,全產業鏈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是在縱向上從產業鏈源頭做起,涵蓋原材料設計、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產業鏈各個環節;二是在橫向上不斷豐富產品類別和產業類型。所以說全產業鏈是產業鏈在縱向和橫向上實現的拓展和延伸。 2.3 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 根據大氣環保產業鏈、全產業鏈等概念,本研究將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的概念界定為: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對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涵蓋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研發、產品、設備生產、運營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以及各環節類別不斷豐富的產業鏈網。其內涵主要是在縱向上包含大氣環保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各環節,在橫向上其包含除塵、脫硫、脫硝、VOCs治理、機動車尾氣治理等各領域的產業鏈網。 3 大氣環保產業鏈發展現狀分析 大氣環保產業鏈由上游供應鏈、中游生產鏈、下游服務鏈三個環節組成。按照產業類型可以將大氣環保產業鏈分為脫硫行業產業鏈、脫硝行業產業鏈、除塵行業產業鏈、汽車尾氣治理行業產業鏈、VOCs治理行業產業鏈等。從除塵、脫硫、脫硝、VOCs、汽車尾氣處理等幾大產業細分領域的供應鏈、生產鏈和服務鏈的發展現狀、規模等進行分析。 3.1 除塵(固定源)產業鏈分析 3.1.1 上游供應鏈 整體來看,我國的電除塵、袋式除塵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完全具備依靠自有技術和實力完成大氣污染治理項目EPC的能力。我國的電除塵技術廣泛應用于燃煤電站、水泥、鋼鐵、有色等各工業行業。袋式除塵在整體性能、大型化、專用纖維和濾料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并已在燃煤電廠、水泥窯、垃圾焚燒煙氣凈化,火電廠脫硫除塵等領域大面積應用。大型脈沖袋式除塵器及濾袋縫制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隨著排放標準趨嚴,涌現出許多先進的除塵技術。電除塵新技術主要有:低溫、低低溫、濕式、旋轉電極式、電凝聚、電除塵供電電源新技術(高頻電源、中頻電源和三相電源)等。袋式除塵器的核心纖維和濾料的改進體現了袋式除塵行業技術的顯著進步,近年來核心纖維和濾料,包括芳綸、聚苯硫醚、聚酰亞胺和聚四氟乙烯等實現國產化,促進了袋式除塵行業的發展。 我國袋式除塵單機最大設計處理風量由原來的100萬m3/h提高到250萬m3/h,單項工程最大處理風量達到了560萬m3/h,各項技術性能指標都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在低阻、高效袋式除塵器新結構創新方面開展了重點研究,開發了直通式袋式除塵器、電袋除塵器、氣流分布和表面超細纖維濾料等應用新技術,設備運行阻力大幅降低。設備大型化設計是袋式除塵技術進步最為顯著的標志,我國已經在大型袋式除塵器的結構安全、應力計算、氣流分布、模塊化設計、運輸與安裝、濾料制造及濾袋縫制技術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3.1.2 中游生產鏈 從2000~2015年電除塵行業市場分析可知,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市場下降,其余年份電除塵行業市場持續增長。電除塵如今已成為裝備精良、配套齊全的一個行業,目前我國從事電除塵器生產的企業有200多家,已經成為世界電除塵器生產大國,生產、使用電除塵器的數量均居全球首位,我國生產的電除塵器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還有相當部分出口至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電除塵行業是我國環保產業中能與國外廠商相抗衡且最具競爭力的行業之一[18、19]。2014年,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電除塵市場需求持續增加,電除塵銷售收入214.0億元,出口額13.6億元,2015年全國的電除塵銷售收入約為143.4億元。 袋式除塵器的應用已覆蓋至全工業領域,產品系列豐富,是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控制,尤其是PM2.5排放控制的主要除塵設備。但由于袋式除塵行業產能過剩競爭過于激烈,近年來行業的總產值持續下降,國外工程總包和設備成套項目減少,出口也呈下降趨勢。袋式除塵設備行業市場較為分散,集中度也不高,企業的競爭優勢以及創新驅動力并不是特別明顯,但袋式除塵的主要耗材——高溫濾料的總產值及利潤有所增長。 3.1.3 下游服務鏈 袋式除塵器的運行管理需要非常專業化的技術,很多使用袋式除塵器的企業都配套有很好的袋式除塵器,卻缺乏長期可靠的管理和運行維護,我國袋式除塵的骨干企業都具有向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國際市場提供袋式除塵裝備和環保工程總承包的資質,以及提供袋式除塵技術、裝備和配件的能力。除塵產業鏈見圖1。
|
相關文章
-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詳解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意見2019-05-08
- 2019年砂石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9-07-17
- GEP Research聯合VOCs專委會權威發布:VOCs治理及監測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2019-08-14
- 印刷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附編制說明)2019-08-26
- 關注近期國內行業新聞資訊 助力VOCs產業發展2019-10-31
- VOCs行業有望加速發展!多地開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堅2021-05-0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