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實施情況
自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水污染治理,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水污染問題,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持續改善勢頭。 一是全面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截至2018年底,全國97.4%的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已完成78%。拆除老舊運輸海船1000萬總噸以上,拆解改造內河船舶4.25萬艘。全國城鎮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4332座,污水處理能力1.95億立方米/日。累計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26.2萬多個,創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5628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村莊累計達到16.3萬個,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榮獲2018年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二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推進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1586個水源地6251個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9%,搬遷治理3740家工業企業,關閉取締1883個排污口,5.5億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1062個黑臭水體中,1009個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達95%,周邊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強化太湖、滇池等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防控工作。11個沿海省份編制實施省級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推進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 三是聯動協作推進流域治污。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全國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多萬名、湖長2.4萬名。組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編制完成“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赤水河等流域開展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韓江、東江、灤河、潮白河等流域上下游省份建立橫向生態補償試點。 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喪失使用功能(劣Ⅴ類)比例分別為71.0%、6.7%,分別比2015年提高6.5個百分點、降低2.1個百分點,水質穩步改善。但是,水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在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氮磷等營養物質控制、流域水生態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加快推動解決。 2018年,水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較好的有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
相關文章
-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9年版)》2019-10-28
- 全球污泥處理處置方法及比例2020-05-12
- 全國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穩步推進2020-10-20
- 《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答記者問2020-12-31
- 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與前三批中撤2021-01-04
- 一圖讀懂 |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2021-01-14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