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低碳運輸新路徑
時間:2012-07-31 17:42來源:《中國化工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生物燃料作為從有機質中提取的燃料,為交通運輸業提供了一種向低碳、非石油燃料過渡的方式。按照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交通用生物燃料技術路線圖》,到2050年,通過采取有效措施,能夠把生物燃料在交通運輸能源的占比從目前的2%提升到27%,即需求量達到32艾焦(1艾焦=1018焦耳),或7.6億噸石油當量。屆時每年可避免2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到2050年,交通行業通過推廣使用生物燃料,其減排量會占到能源相關減排總量的23%。
為實現這一愿景,IEA提出,業界須在常規生物燃料技術的轉化效率、成本和總體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改善;在先進生物燃料技術方面,則需要加大投資進行研發與示范,并進行商業推廣,并需要配套政策為其提供激勵。
商業化方向明確
技術是推動生物燃料發展的關鍵因素。在路線圖中,基于技術成熟度不同,可將生物燃料劃分為常規生物燃料和先進生物燃料兩類。前者是指已經商業化生產的生物燃料,如糖基乙醇和淀粉基乙醇、生物柴油等。后者是指還處于研發、試點或示范階段的生物燃料,如纖維素乙醇、植物油煉制的氫化植物油(HVO)等,其轉化技術通常稱為第二代技術。
對常規生物柴油來說,關鍵的改進領域包括更高效的催化劑回收、提高聯產品甘油的純度和增強原料選擇的靈活性;對常規乙醇,應開發新型更高效的酶、提高能效、提升轉化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同樣地,先進生物燃料生產也需要改進轉化效率。比如纖維素乙醇,其關鍵研發問題包括使用碳五糖用于發酵,使用木質素作為物質原料;對于藻類生物燃料,則關鍵在于研究水循環和增值聯產品等。目前,中國圣泉集團與丹麥諾維信公司已經簽署了纖維素乙醇酶制劑供應協議,共同推進纖維素乙醇商業化進程。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常規生物燃料有望在擴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為該技術比先進生物燃料的成本低、復雜度小。首批商業化先進生物燃料項目將會在美國、歐洲、巴西和中國建立,在這些地區有幾個試點和示范工廠已經在運行。
希望在二代技術
IEA分析認為,2050年路線圖的實現,主要希望寄托在二代生物燃料技術上,例如纖維素乙醇。只有木質纖維素燃料技術在10年內能夠實現工業化生產,IEA的路線圖才能夠實現。
一些利用木質纖維素原料生產乙醇或柴油的新興技術和新穎技術看起來更具希望。例如,在某些情況下,當聯產品用于取代化石燃料生產熱力和電力時,其減排效果可超過100%。
|
相關文章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2025-03-25
-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2025-04-02
-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2025-04-0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