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氣時代遠未結束 今年對歐天然氣出口量預計至少1650億立方米(2)
在亞存在感不容忽視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能源分析師彼得·基爾南指出,俄氣當前壓力著實不小,一方面要與美國頁巖氣相抗衡,以保住核心戰場歐洲;另一方面,還要對抗來自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出口增長勢頭,以加速擴大在亞洲的存在感。 “幾年前,俄羅斯在歐市場份額一度跌至35%,但過去兩年再次攀升,約40%左右。2013年,俄羅斯出口天然氣1300億立方米,目前增長約25%至1600億立方米,其中70%銷往德國和意大利。”基爾南表示,“與擴大亞洲業務規模相比,俄氣在捍衛歐洲市場份額方面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8月11日,包括殼牌在內的歐洲6家能源公司集體撤回了組建合資公司建造“北溪2號”的申請,該項目僅剩俄氣“一枝獨秀”。這似乎意味著,俄氣在不遺余力投建新管道以繞過烏克蘭的道路上再次碰壁。不過,俄氣仍然成竹在胸,稱北溪2號對歐洲能源系統至關重要,合作破裂不代表項目流產,俄氣有信心按計劃推進管道投建流程,該項目最終將走向正軌。 據了解,這條與“北溪”平行且跨越波羅的海從俄羅斯到德國總長1224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原計劃將于2019年投產,投產后可望向德國每年輸氣550億立方米,滿足歐洲10%、相當于2600萬家庭的天然氣需求。 英國《每日電訊報》撰文稱,歐洲地區最仰仗俄氣的恐怕非英國莫屬,英國“脫歐”的舉措幾乎與歐盟站在了對立面,因此秉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理念,英俄關系有望出現質的飛躍。 去年,英國最大天然氣供應商森特理克(Centrica)旗下英國天然氣公司(British Gas)加深了對俄氣的依賴,英國天然氣公司是英國最大天然氣零售商。這是森特理克與俄氣于2012年第一次簽署供氣協議的后續發展。根據合同,英國從2014年起的3年內向俄氣進口24億立方米天然氣。對于加深與俄氣的合作關系,英國天然氣公司表示,英國每年需要700億立方米天然氣以滿足家庭供熱和企業發電等需求,目前進口數量剛剛過半。 6月時,俄氣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曾坦言,考慮向英國增加輸氣量,增幅為每年80億至120億立方米。“我們正在研究通過建設北溪支線或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如英國大陸現有輸氣管道或對其擴建等方式,向英國增加輸氣量。”他說。 基爾南指出,與關系脆弱的歐洲相比,亞洲的友好開放顯然讓俄氣“樂不思蜀”。俄氣與中國穩步推進的合作關系早已毋庸贅言,而與越南的合作也讓其在亞洲市場多了一份籌碼。 5月,俄氣與越南國油Petrovietnam簽署協議,雙方將在越南、柬埔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格林納達以及赤道幾內亞的石油區塊共同開展勘探工作。根據協議,俄氣在勘探的7年中將投資3.8億美元。作為交換,俄方有權在不經過競標的情況下獲得越南的某些氣田,而且能夠進入越南天然氣運輸以及加工市場。分析師指出,這顯然是俄氣欲鞏固亞太地位的手段之一,俄氣在越南的天然氣市場幾乎是零起點。 不過,爭搶亞洲市場這塊“大蛋糕”的可不是俄氣一家,除了LNG新霸主澳大利亞,土庫曼斯坦也日漸強悍,就連覬覦歐洲的美國也打算“雙管齊下”,俄氣全力備戰應對激烈競爭絕非易事。 |
相關文章
- 中俄正探討俄遠東天然氣項目合作可能2016-06-22
- 俄浮動核電站將進北極2016-07-12
- 俄氣在歐市場份額將持續增加2016-07-29
- 俄美科學家共同研發出核污染水的廉價凈化技術2017-06-26
- 俄羅斯研發出可用于極端條件的高效凈化水裝置2017-06-26
- 俄羅斯:多領域多手段抓環境治理2017-08-29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