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是改善環境的最佳途徑
6月29日,國際能源署(IEA)在京發布《2016世界能源展望:能源與空氣質量特別報告》。該報告是IEA全球能源展望系列報告中最新的一份,同時也是該系列報告首次專門討論能源、空氣污染和健康之間的關系。 能源生產和利用成主因 IEA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在報告發布現場指出,空氣污染已經成為繼高血壓、膳食風險、吸煙之后人體健康的第四大威脅,而不受監管或是低效的能源生產和利用,更是成為迄今最重要的人造空氣污染物排放源。因此,加強能源生產和利用過程中的排放管理,將很大程度上幫助降低空氣污染。 根據IEA的報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上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都帶來了大量室外污染。能源在電廠、工業生產設施和車輛中的使用,更是成為污染物的主要制造源。 數據顯示,在全球由燃料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中,約有 60%來自煤炭燃燒。交通運輸燃料產生的氮氧化物,占到全球氮氧化物排放的一半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柴油。在人員、能源消費、建設活動和交通活動密集的城市,由于城區車輛直接將尾氣排放到行人呼吸的街道周邊的空氣中,更是使得城市成為污染熱點地區。全球每年約有650萬人因室內或室外空氣污染而早逝。 報告強調,即使各國做到全面減排,現行及計劃執行的能源政策仍不足以改善空氣質量。如果不改變能源生產和使用方式,到2040年,室內外空氣污染引起的過早死亡人數將增至740萬,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將加劇。 為此,IEA提出建議,呼吁全球各國政府從三方面入手,力爭將污染物的排放量削減一半以上。報告指出,首先各國政府需要制定雄心勃勃的長期空氣質量目標,對照目標來評估各種污染防治方案的效果。其次,各國要為能源行業量身打造一攬子清潔空氣政策,并切實落實這些政策,加速能源轉型。再者,各國還要確保有效的監督、執行、評估和宣傳。 比羅爾表示,如果世界各國能夠持續采取嚴格控制排放、在工業領域提升能源效率等有效措施,即使全球能源消費量繼續穩步增長,到2040年,全球細微顆粒物排放將下降7%,二氧化硫將下降20%,氮氧化物將下降10%。屆時,由室外空氣污染引起的過早死亡有望下降到280萬人,室內空氣污染致死人數則有望下降到130萬。 |
相關文章
- 英國實施能源創新計劃2017-03-15
- 中美主導太陽能產業發展 去年全球發電量增長50%2017-03-23
- 全球能源互聯網投資至2050年將超50萬億美元2017-05-17
- 墨西哥通過能源轉型治理空氣污染2017-08-09
- 全球新能源汽車追訪:韓國推行世界最高水準補貼2018-04-27
- EDF能源未實現智能電表安裝目標2018-06-28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