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2013-2014年中國電除塵行業研究報告
時間:2015-01-26 16:01來源:環保產業協會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2013-2014年中國電除塵行業研究報告
1 行業發展現狀
1.1 行業發展環境
電除塵器(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由于具有效率高、能耗低、能處理大煙氣量的高溫煙氣、堅固耐用、維護壓力小,且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在國際上一直被公認為是高效的除塵設備,已被各國廣泛應用于各個工業部門及民用設施的煙塵冶理。
1907年,自第一臺電除塵器投入商業運行以來,已經超過了一百年的歷史。百年來的應用實踐表明,從投資和長期運行成本綜合來看,電除塵設備的總體費用低,技術經濟性好,運行維護管理壓力小。歐美及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使用的干式電除塵器,其煙塵排放濃度都低于20mg/m3,特別是德國和日本,一般都可以控制在10mg/m3以下。如果采用濕式電除塵器,煙塵排放濃度可以控制在1mg/m3以下。因此,電除塵器在國內外的工業煙塵治理領域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
2010年我國出臺《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GB13223-2011),電除塵器能否滿足新標準的低排放要求,受到一些質疑,使得電除塵器在除塵領域的作用一度被誤解,給電除塵市場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電除塵行業的發展面臨嚴峻局面。
面對挑戰和壓力,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通過溝通、交流,統一認識,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堅定信心。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不斷趨嚴,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面對新標準低排放要求的挑戰,只有進一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規范行業市場,耐心作宣傳釋疑工作。
至今,《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已執行了兩年,大量的工程實例有力證明:電除塵器完全能滿足低排放標準要求,并且仍然是我國煙氣除塵的主要設備。
近兩年來,電除塵行業的技術開發不斷深入,電除塵新技術、新工藝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踐證明,這些新技術、新工藝將為我國大氣污染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2013年,國家陸續出臺多項文件,最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將火電廠煙塵排放限值降低至30mg/m3,重點區域20mg/m3?!蛾P于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通知》也首次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監測指標,PM2.5二級標準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為35μg/m3和75μg/m3?!吨攸c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一般控制區按照30mg/m3,重點控制區按照20mg/m3,對煙塵排放濃度不能穩定達標的燃煤機組進行高效除塵改造。到2015年,重點區域工業煙粉塵排放量下降10%;劃定了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簡稱“三區十群”,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0%、10%、10%、7%、5%。”
2013年2月27日,環保部《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對納入《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控制區,其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業以及燃煤鍋爐項目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2013年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重點行業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
2012年,全國電力煙塵年排放量約為151萬噸,火電每千瓦時煙塵排放量為0.39克。與2005年相比,煙塵排放量下降42%,排放績效下降78%。但步入2013年后,京津冀區域出現了本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持續空氣污染事件。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監測數據統計,僅2013年1月份京津冀共發生5次強霾污染,我國大氣污染控制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毒┙蚣?013年元月強霾污染事件過程分析》對京津冀區域PM2.5來源的解析中指出,燃煤占34%、機動車占16%,二者相加為50%;其余50%來源于工業、外來輸送、揚塵、餐飲和其他。由“綠色和平環保組織”與英國利茲大學研究團隊做出的報告數據顯示,燃煤對霧霾的貢獻,占一次PM2.5顆粒物排放的25%,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2%和47%。以行業來看,燃煤電廠和鋼鐵廠、水泥廠等工業排放源則是京津冀地區的主要污染源。
2012年9月27日,國務院批復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排放量分別下降12%、13%、10%,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開;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減輕;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區域大氣環境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13個重點區域將細顆粒物納入考核指標,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其它城市群將其作為預期性指標。
為推動《規劃》的順利實施,《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將實施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業煙粉塵治理、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能力建設等八類重點工程項目,投資總需求約為3500億元。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將新增二氧化硫減排能力約228萬噸/年、氮氧化物減排能力約359萬噸/年、顆粒物減排能力約148萬噸/年、揮發性有機物減排能力約152.5萬噸/年,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光化學煙霧、灰霾、酸雨污染有所減輕,共計減少社會經濟損失約20,000億元。
2013年9月10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國十條”),具體指標: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3223-2011)規定煙塵排放限值為30mg/m3,重點地區為20mg/m3,對于新建機組,自2012年1月1日已經開始執行該濃度限值,對于現有機組,將于2014年7月1日開始執行該限值。
2013年以來,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未得到根本抑制,環境矛盾日益凸現,環境壓力持續加大,部分地區和城市大氣霧霾現象突出,許多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今年以來各級政府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下大力氣治理PM2.5,改善空氣質量。這也為電除塵行業大展身手提供了平臺和絕好機會。
|
相關文章
- 《工業超純水設備行業研究報告》發布2019-03-06
- GEP Research環保設備行業研究報告2019-03-13
- 垃圾滲濾液行業研究報告2021-10-20
- 沼液處理行業研究報告2021-12-02
- 全球堿渣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行業研究報告2023-01-11
- 全球及中國VOCs行業分析研究報告(2024)簡介2024-06-07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