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再生水難成規模堵點在哪?
時間:2015-11-03 10:17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再生水利用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由于處理成本較高、價格機制難以形成,導致再生水相對于自來水沒有價格競爭力等問題,一些地區再生水利用陷入瓶頸。非但不能規模化生產,即使生產出再生水,也難以為其找到出路。
再生水利用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由于處理成本較高、價格機制難以形成,導致再生水相對于自來水沒有價格競爭力等問題,一些地區再生水利用陷入瓶頸。非但不能規模化生產,即使生產出再生水,也難以為其找到出路。
對此,有業內人士建議,應完善再生水價格機制,優先回用于工業。同時,應加快再生水的產業化發展,可通過PPP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實現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建設再生水設施。
由于水資源分布不均、不合理開發和城鎮化工業化所帶來的污染,我國水資源約束日益凸顯,今年4月國務院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要求加快水資源循環利用。重慶西部缺水的璧山區經過幾年努力,將部分城市污水處理成再生水,解決了當地市政綠化、河流補水難題。但當前我國規模化利用再生水的城市并不多,這一工作還面臨水價機制不合理、管網建設滯后、產業化程度不高、公眾認識不足等制約瓶頸,急需政策扶持、統籌破解。
市政綠化全用再生水
用于道路清洗、消防、公廁、市政綠化,29個再生水取水樁覆蓋在全區主干道路,作為河流補水修復生態環境
“璧山區城市道路清洗、消防用水、公廁沖洗、花木澆灌等市政綠化全部用上中水,由于其成本不到自來水的1/3,僅此一項就可以節約財政資金200多萬元。”璧山區水務局干部王炯其介紹說。近年來,璧山區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積累不少經驗。璧山大力建設“深綠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8.8%,每天的道路清潔、園林綠化用水需要約2500立方米。
據了解,盡管重慶位于長江上游三峽庫區腹地,水資源總體豐富。但在重慶西部部分地區,由于遠離大江大河,結構性、工程性缺水十分突出。璧山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556立方米,為重慶市人均水平的1/3、全國人均水平的1/4。近年來,璧山區作為重慶城市發展新區工業化的“主戰場”之一,工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劇了用水緊缺狀況。
為解決缺水難題,璧山區一方面修建水庫、提水工程等水利設施,一方面加強水循環利用。2010年,璧山區率先在重慶市實施城市再生水回用工程。
據璧山區潔源排水公司副總經理莫松陶介紹,“璧山區共有兩個再生水生產點,已鋪設再生水管網60公里,日均再生水產生量約為1萬立方米,29個再生水取水樁覆蓋在全區主干道路,除市政綠化日均使用約3000立方米外,剩余約7000立方米再生水排入璧南河,作為河流補水修復生態環境。璧山區日均污水處理量約3.1萬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已達到29%。”
不但城區已實現規模化使用再生水,璧山區還將再生水引入鄉鎮。莫松陶介紹說,目前璧山區有5個鄉鎮污水處理廠能夠產生再生水,這些污水處理廠建設有一個15立方米的蓄水池,多數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部分污水經過消毒、除磷后成為再生水進入蓄水池,用于鄉鎮的市政、灌溉用水。
目前,璧山區已啟動再生水回用二期工程,明年底日均污水處理量擴大到6萬立方米,再生水產生量將達到3萬立方米,新鋪設再生水管網40公里,再生水利用率將達到50%,覆蓋全區15個鎮和街道。“處理1立方米污水的成本約0.8元,將1立方米污水凈化成再生水的成本也是0.8元左右,明年計劃向工業企業供應再生水。”莫松陶說。
|
相關文章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工業廢水零排放主要政策趨向?2023-07-05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原料渠道2023-08-25
- 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答記者問2024-09-12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2024-09-1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