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土十條”怎樣引導行業進階?
時間:2016-06-07 10:26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土十條”怎樣引導行業進階?
隨著土壤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相關企業已從2010年的1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近千家,從業人員從約2000人增加到近1萬人。業界普遍對“土十條”期待已久,認為其出臺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能力,促進行業發展。
那么,“土十條”將帶來哪些市場利好?怎樣推動行業發展?還需要哪些配套政策措施?為此,記者專訪了湖南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正軍。
“土十條”帶來哪些市場利好?
問:我國土壤治理和修復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土十條”的出臺將對行業形成哪些利好?
劉正軍:總體來看,我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行業技術儲備、人員隊伍等方面,基本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當然在行業發展初期,還存在市場混亂的現象。
希望隨著“土十條”的發布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鏈將逐步覆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和施工等環節,形成一批專業化的土壤修復企業。同時,通過規范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可以促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
問:您認為“土十條”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哪些配套性的政策措施?
劉正軍:土壤污染防治涉及環保、發改、科技、工信、財政、國土、住建、農業等多個部門,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部門協調工作機制。此外,土壤污染問題復雜,影響因素多,亟待建立差異化的分類管理體系,以提高管理成效。
目前我國混亂的場地調查市場、低價競爭現象層出不窮、耕地修復等商業模式不清晰等都是問題,還需要更多配套文件正確引導市場發展方向。
問:有業內人士表示,風險防控是目前的政策重點,“土十條”在資金方面對修復相關市場的開啟并不明顯,您怎么看?
劉正軍:“土十條”的編制工作之所以花費較長時間,一是土壤污染防治問題非常重要,二是基礎非常薄弱。治理土壤污染應該強調的是風險管控,要管控土壤污染風險,通過改變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簡單依靠巨大的資金投入,對污染的土壤要加強監測監控,不讓污染趨于嚴重。
怎樣提升行業技術水平?
問:我國修復方案的制定和嚴格實施、工程監理、二次污染控制等被業界視為是薄弱環節,“土十條”對上述工作是否有推進作用?
劉正軍:我國在某些領域的技術(如植物修復)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是技術應用、工程經驗、管理水平、尤其是修復裝備和關鍵修復材料缺乏,總體上落后于發達國家,專業從事土壤修復、具備完整產業鏈和先進治理技術的企業屈指可數。相信“土十條”以及后續配套文件的推出,將引導各方力量共同加快土壤治理。
問:“土十條”中提到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根據您的了解和公司的實踐,現在土壤修復行業的各領域技術,最關鍵的瓶頸問題到底在哪里?
劉正軍:“土十條”在摸清土壤污染底數、推動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工作、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明確污染治理與修復主體、開展一批污染技術試點示范等方面明確地提出了要求。
實際上,永清環保的實踐已經證明,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和經濟性是可以并存的。永清堅持走“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再利用”相結合的道路,取得了良好成果。
比如,2015年12月,公司歷經兩年、投入量千萬余元自主研發的耕地鎘污染修復技術,取得了稻米降鎘60%的修復效果;2015年7月,公司并購擁有上千修復案例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復企業美國IST公司,具備了承擔國際范圍修復項目的實力。
目前,永清環保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正在共建“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計劃投資5億~10億元,在上海成立全國性的土壤修復科技創新研究院,全面開展以產業化應用為目標的土壤修復全產業鏈技術研究以及產業轉化和孵化工作。
問:“土十條”提及要放開服務性檢測市場,鼓勵社會機構參與土壤環境監測與評估。目前國內是否具備與之匹配的市場力量?
劉正軍:“土十條”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從事環境監測企業將顯著受益,這無疑是大的利好。
但相比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更為復雜,涉及更多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且面臨資金、技術、模式等多方面問題。
永清環保投資1億元,按照國家級研究中心標準,建成了面積達1.8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作為公司的研發創新基地和面向社會進行專業檢測的公共服務平臺。
問:“土十條”提出要建立企業信用公示系統。但目前土壤修復行業資質管理、信息公開等問題爭議較大,您對規范完善工作有何建議?
劉正軍:目前我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
|
相關文章
- 什么是土壤修復植物?2016-06-01
- 《土十條》有哪些亮點?2016-06-07
- 讓土壤修復行業回歸理性2016-06-07
- “土十條”應及早配套相應政策——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周奕豐2016-06-12
- 如何激活和把控好土壤修復市場?2016-07-06
- 生態環境部就兩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有關問題答記者問2018-07-04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