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大監督治水引入第三方評估
全球環保研究網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近日召開監督重點跨市域河流污染整治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監督淡水河、石馬河(簡稱“兩河”)污染整治至今歷時7年,監督成效顯著,成為廣東省人大監督工作的一個亮點和品牌。 2014年,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簡稱“四河”)治理工作也被列入廣東省人大重點督辦工作,并且借鑒“兩河”整治工作經驗,引入第三方評估,對流域各市整治工作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和排名,評估結果將在今年7月向社會公布。 引入第三方對人大督辦的政府專項工作推進情況及成效進行評估,這在廣東省人大監督工作中是首創,是新時期創新人大監督工作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一項擴大公民、社會有序參與的具體舉措。 引入第三方評估 首用通量減排指數評價整治效果 “自查自評、現場監測、現場核查、評估考核、總結提升。”這是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華南所”)針對流域污染整治特點,創建出來的第三方評估方法。 承擔此次第三方評估工作的華南所研究員曾凡棠介紹,現場監測是第三方評估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確保獲得客觀真實的數據,華南所對“兩河”流域開展了連續7天的現場水文水質和污染通量監測,現場監測涉及16個重要斷面,包括了“兩河”流域出口斷面及主要的跨地級市交界斷面。 對于部分重點斷面,華南所每隔3小時就采集一個樣品做水文水質監測,以往此類監測每個月只做一次。此外,為了保證監測數據的客觀真實性,所有現場監測樣品均由華南所監測中心及相關地級市的環境監測站進行平行測試,并由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進行總體質量控制。甚至在采樣過程中,幾家單位都是同時在場。這樣就有效防止了數據造假情況的出現,從而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 評估考核可以說是第三方評估中的重頭戲,也是整個評估體系科學與否的一個重要體現。評估中,華南所對照廣東省環保廳下達的2013年“兩河”整治目標任務,以整治任務完成情況、整治成效和水質改善效果為核心,創建了“兩河”流域污染整治的評估考核指標體系,從環境績效、重點工程、環境管理3個方面對各市的整治效果進行了定量評估,力圖建立長效治污機制。 其中,環境績效主要考核斷面水質改善和污染通量減排兩項指標。水質改善重點考核跨市重點斷面COD、氨氮、總磷3個特征指標的濃度水平降低情況,污染通量減排則考核跨市斷面主要污染物污染負荷降低情況。 用河流通量減排指標評價整治效果,這在全國是首開先河。 以往考核水質變化主要看總量減排效果,減排的量由多方面累計計算所得,這樣就會出現總量降下去但是老百姓卻感覺不到水質改善的情況。而通量減排指標則是通過現場監測,直接計算河流中污染物的總量變化情況來評估水質變化情況。水中污染物減少水質自然就變好,反之則變壞,這種評價指標顯然更加直觀也更能夠被老百姓所接受。通過對河流污染通量的考核,還可以有效遏制采用放水沖污等臨時措施進行投機取巧的行為。 監測數據是支撐 評估結果與百姓觀感相符 為實現“兩河”2020年整治目標,2013年2月6日,新一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產生伊始,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云提出要把“兩河”污染整治繼續列為監督工作的重點,同時引入第三方對“兩河”污染整治工作成效進行評估,以更加科學客觀、公正公平地評價“兩河”污染整治工作成效,診斷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3年‘兩河’水質大部分指標達到或優于階段性的整治目標,沒有達到目標的主要就是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這三項……”2014年1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公布了2013年“兩河”整治第三方評估結果。 “治水工作做得好不好,得由人民群眾來評判。”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小川表示,今后全廣東省重大的民生問題,政府工作做得怎么樣,人大監督效果如何,應更多請獨立的第三方作出評價。 何為第三方評估,與以往的考核評估機制有什么不同,是否真能使政府治水工作落到實處? 陳小川介紹,第三方評估是一種有別于國家機關,包括人大、一府兩院內部評估的外部評估形式。這種做法在國外普遍運用,因其獨立性,比內部評估更能站在社會公眾的角度,更能客觀評價和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更能做到評估過程的公開透明和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從而使評估結果更具公信力,還可以為國家機關有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必須充分收集和反映群眾意見,評估過程透明,評估結果一般都要向社會公布。” 曾凡棠介紹,第三方評估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公開性和社會性,要將政府的專項工作情況,包括工作落實情況、工作成效情況等原原本本地展現在社會公眾面前。 這種公開性和社會性,能較好地將人大的法律監督、媒體的輿論監督、社會的公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反映出來,對政府工作形成較強的監督壓力和社會壓力,從而更有效推動有關工作的落實,推動重大民生問題的有力和有效解決。 量化打分顯不足 評估排名促整改 深莞惠三市“兩河”污染整治工作評估結果為:深圳第一、惠州第二、東莞第三,綜合得分分別為93.87分、90.65分和88.29分。2013年“兩河”第三方評估,對流域各市整治工作效果進行了綜合評價和排名。 評估排名退步,面子上掛不住。對于各地政府工作也一樣,在“兩河”治理中,東莞綜合排名靠后,自然面子上掛不住。 “評估的結果指出了東莞的不足,使我們警醒。”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尹景輝介紹,歷年來,雖然東莞高度重視石馬河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歷史欠賬多,整治工作離既定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這次第三方評估為東莞開出了一份詳細的診斷書,使得我們更加認識到整治工作的薄弱環節,更加清楚明確監督工作的著力方向,也倒逼東莞借助“兩河”整治的契機,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此次“兩河”評估結果來看,深圳排名靠前,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重點環境工程完成情況和環境管理情況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恩表示,評估結果將鞭策我們要更加重視“兩河”污染整治工作,也告誡我們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工作力度。 “通過開展第三方評估,促進了地方整治工作。”陳小川認為,這次第三方評估的最大亮點就是,對三市的整治工作進行量化打分和排序。量化打分和排序給深圳、惠州、東莞三市構成了很大壓力,倒逼三市認真按照“兩河”整治目標、任務和考核細則進行對照檢查,逐一落實各整治工作。 |
相關文章
- 《廣東省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9-07-05
- 廣東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管理辦法(暫行)2019-07-08
- 廣東省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行業一覽2019-07-09
- 廣東:關于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2019-07-26
- 《廣東省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0-05-02
- 廣東省:深化碳交易試點 大力發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2021-01-2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