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研究報告公布 城市急需補齊環境短板
日前發布的《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青島、昆明、三亞、大連、威海宜居指數排名全國40個被調查城市的前5名,而北京和廣州的宜居指數分別為56.24分和56.78分,分別位居倒數第一名和倒數第二名,城市安全性、環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是當前制約我國宜居城市建設的三大短板。 《報告》通過對2015年全國40個調查城市居民的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旨在揭示我國城市宜居指數的基本現狀,以期為我國宜居城市建設的科學決策提供啟示。這40個被調查城市屬于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或少數公認的宜居城市。 《報告》負責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文忠介紹說,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城市宜居指數整體不高。這40個被調查城市代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水準,但城市宜居指數平均值僅為59.92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認可值。 “盡管我們宜居城市的建設在進步,但與老百姓日益增長的需求仍有差距。同時,這也說明宜居城市的建設永遠在路上,需要政府和公眾共同努力。”張文忠說。 環境短板急需改善 《報告》中的城市宜居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務設施方便性、自然環境宜人性、社會人文環境舒適性、交通便捷性和環境健康性等6個方面。其中,環境健康性主要強調城市居民應免遭水、土、氣、聲等方面的環境健康危害。 但全國40個被調查城市的環境健康性整體評價得分較低,僅為59.23,距離居民基本認可度仍有差距,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霧霾污染治理力度需要加強。 《報告》指出,我國城市居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呈現“北氣南聲”的特征。對40個被調查城市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北方居民對空氣污染關注度更高,南方城市的居民對噪聲污染方面關注度較高。究其原因,北方城市的灰霾污染實際情況遠比南方嚴重。而且,南方由于氣候原因,城市居民普遍開窗,對道路車輛等方面的噪聲隔絕不如北方,這是造成南方城市對噪聲污染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報告》通過分析發現,工業污染排放顯著影響了居民對居住環境健康性的主觀評價。雖然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過去10年間各地的污染排放強度明顯好轉,但與百姓需求仍有差距,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環境質量仍是我國宜居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
相關文章
-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2020-02-14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廣東省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0-05-02
- 《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2020-05-02
- 山東省貫徹落實〈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的若干措施》新聞發2020-10-20
- 一圖讀懂黑龍江省地下水污染如何防治?2020-10-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