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萬噸生活垃圾 1億噸建筑垃圾——看上海垃圾綜合治理的實踐和未來目標
一、上海垃圾管理現狀概述 上海市垃圾管理主要涉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2015年,上海生活垃圾清運量790萬噸,經分流分類后進入末端處置的生活垃圾量為600萬噸;建筑垃圾申報處置量達到1億噸。 (一)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的管理構架初步形成,分類減量實效亟待提升 “十二五”期間,上海生活垃圾按照“大分流、小分類”的基本路徑,初步建立了餐廚垃圾、餐廚廢棄油脂、集貿市場垃圾、大件垃圾、綠化垃圾等分流系統,推進了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按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四分法”分類模式,實現了400萬戶居民垃圾分類和100萬戶居民綠色賬戶的服務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但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居民參與率低,居住區物業駁運環節混裝混運現象矛盾突出,分流分類后的各類垃圾末端處理結構不平衡,濕垃圾特別是餐廚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可回收物因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萎縮,難以適應城市循環經濟發展需求。 (二)建筑垃圾收運處全程管理體系尚未建立,分類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上海建筑垃圾按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實施分類管理的原則已經明確。工程渣土管理制度相對完整,工程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基本成型。但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機制尚不健全,源頭減量難以落實;轉運體系非常脆弱,轉運碼頭持續減少,運輸過程中環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時有發生;消納及資源化利用能力嚴重不足,尤其是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亟待建立。 (三)垃圾管理原有模式面臨精細化管理和市場失靈的雙重考驗,亟待理順體制機制,實現體系重構 上海生活垃圾傳統粗放式收運處體系(投放一個桶,收運一部車,處置一個坑)已不能適應分類減量管理的要求,建筑垃圾依賴市場自發平衡的消納模式也難以為繼。垃圾管理正在從行業管理向社會管理轉變,相應的體制機制亟待調整。 |
相關文章
- 關于擬公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名單的公示(全名單)2020-08-20
- 上海可回收物運輸方式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補貼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廢物流處理處置圖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塑料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玻璃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