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全文】
津政辦發〔2017〕29號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有關委、局,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3月1日 天津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56號)精神,加快推進我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要求,堅持全面設點、全市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互聯共享;生態環境監測立體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各環境要素統籌、標準規范統一、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二、建設內容 (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1.建立全市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市環保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規劃、整合優化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建設涵蓋大氣、水(含水資源)、土壤、噪聲、輻射等環境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滿足京津冀區域聯防聯控的要求。各環境要素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開展監測和評價,客觀、準確反映天津市環境質量狀況。 (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構建覆蓋全市各區、鄉鎮街、重點區域(含工業園區)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形成天地一體化、應對復合型大氣污染的監測網絡格局,實現空氣質量全方位、動態化監測。加強環境空氣質量背景監測站、交通污染監測站、區域監測站建設,2017年底前完成4個交通站建設;選取典型站點開展顆粒物組分觀測。(市環保局牽頭,市氣象局、相關區人民政府等部門參與) (2)水環境質量監測。建成地表水(入境斷面、一級河道、二級河道、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湖庫、入海斷面)、地下水、海洋功能區全覆蓋,人工與自動監測相結合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以國家水環境考核斷面為核心,按照流域單元的原則設置省界入境斷面和市控考核斷面,強化跨省、區界水體監測;以人工監測網絡為基礎,在具備條件的重點水域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加強水生生物監測能力建設。(市環保局、市國土房管局、市海洋局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市水務局參與) (3)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市環保部門會同國土、農業等部門統一規劃建設全市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開展監測。2017年,建立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和土壤風險監控網絡,2020年底前實現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各區全覆蓋。合理確定監測指標,在必測項目的基礎上,根據區域污染特點,有針對性地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建立土壤環境監測基礎數據庫,構建土壤環境監測信息化管理平臺。(市環保局牽頭,市農委、市國土房管局等部門參與) (4)聲環境質量監測。建成較為完善的聲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構建噪聲自動監測系統,監測點位覆蓋全市各類聲環境功能區、交通噪聲源、建筑工地以及機場;采用固定站與車載移動站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環境噪聲及重點噪聲源實時監控;促進環境噪聲手工監測向自動監測的轉化;繪制城市噪聲地圖。(市環保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委、市建委、市公安局等部門參與) (5)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建成較為完善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網絡,實現我市重點區域的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實時采集、實時傳輸與實時監控。建設完成“天津市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調度平臺”,實現我市應急監測信息通訊、匯總、處理、分析、調度及快速響應的要求。(市環保局負責) 2.健全重點污染源監測網絡。完善人工與自動相結合的污染源監控體系。國家重點監控排污單位要按照國家要求建設穩定的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同時根據我市情況,進一步擴大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范圍。加強重點產業典型特征污染物如揮發性有機物、重金屬等監測能力建設,開展特征污染物自動監測試點工作;開展建筑工地、施工堆場揚塵污染在線監測;加強面源、移動源的監測與統計。開展重點核技術利用單位放射性污染監測,積極推進自動站點建設。全面推進排污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加強企業自行監測的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按照國家統一安排,2017年底前完成平臺與全國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監測數據平臺對接;2019年底前完成集數據采集、管理、查詢、分析、報警、發布等功能于一體的“天津市重點污染源監測綜合監控系統”的升級改造,進一步滿足環境管理要求。(市環保局、市建委按職責分工分別牽頭,市交通運輸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市水務局、市公安局、市統計局等部門參與) 3.加強生態監測系統建設。開展全市生態狀況監測、調查與評估,強化天地一體化的生態遙感監測系統應用,重點針對生態功能區、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含自然保護區)、農產品主產區、飲用水水源地等地區的典型生態問題進行監測與評價;加強無人機遙感監測和地面生態監測,實現對重要生態功能區、永久性保護生態區域等全覆蓋監測。(市環保局牽頭,市農委、市國土房管局、市水務局、相關區人民政府參與) 4.提高實驗室監測分析能力。建設環境監測綜合實驗室,具備水和廢水、環境空氣和廢氣、土壤和沉積物、固體廢物等環境介質全分析能力;拓展持久性有機物前沿領域,提高痕量有機污染物監測分析能力,2018年底前建成二英實驗室。(市環保局負責)
|
相關文章
- 天津市2019年重點建設、重點前期和重點儲備項目安排2019-05-09
- 《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2019-05-21
- 天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2/ 889-2019)2019-07-16
- 《天津市環境保護企業“領跑者”制度實施辦法(試行)》2019-09-04
-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規劃(2019—2020年)》2019-12-03
- 《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2020-05-0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