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2000億
安徽省“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新時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我省工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創新制造業發展路徑,根據《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和《安徽省“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圍繞加強工業節能、促進清潔生產、強化資源綜合利用、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工業綠色發展重點工作,闡明我省“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一、工業綠色發展現狀與形勢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綠色發展人人有責、人人共享,是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人與自然和諧,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安徽發展“一大目標、五大任務”的重要路徑之一。 從工業領域來講,綠色發展要求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工業綠色發展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一方面提高了企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企業通過節能增效實現“降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促進節能環保綠色產業發展,補齊綠色發展短板,是促進工業穩增長的重要舉措。工業綠色發展要求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排放,加強廢棄物處理。注重推進綠色制造,創建綠色工廠,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實現綠色經濟提升,最終形成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安徽省工業領域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實現了“十二五”工業節能、清潔生產專項規劃確定的目標,工業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1.工業節能超額完成目標。“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工業以年均4.1%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工業經濟年均14.1%的增長,以較低的能耗實現了快速發展。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6.6%,比全國多下降8.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下降18%以上的目標任務。主要耗能產品單耗穩步下降,單位粗銅、噸鋼綜合能耗、噸水泥熟料耗能分別比2010年下降35.5%、12.6%和4.5%。電廠火力發電標準煤耗(每千瓦時)由304克下降到291.8克,五年累計下降12.2克,全省水泥、火力發電單耗處于全國先進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規模以上工業能源加工轉換效率由65.9%提高到68.2%,化工、鋼鐵、水泥等行業擴大能源綜合利用投資,五年累計回收利用余熱、煤氣等能源2945.5萬噸標準煤。工業鍋爐(窯爐)、電機系統效率分別提高2.5、4個百分點,高效機電設備進一步推廣使用,省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資金支持實施節能技術改造項目491個。工業用能結構初步改善,新興產業增長較快、高耗能行業增長放緩,全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比由28.5%下降到26.2%,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增幅總體呈下降趨勢。落后產能淘汰任務提前超額完成,五年共淘汰煉鐵245萬噸、煉鋼348萬噸、焦炭120萬噸、鐵合金0.38萬噸、電石4.5萬噸、銅冶煉1.2萬噸、鉛冶煉44.3萬噸、水泥(熟料及磨機)2212.1萬噸、造紙129.9萬噸、酒精7.5萬噸、檸檬酸3萬噸、制革138萬標張、印染8720萬米、鉛蓄電池(含極板及組裝)521.1萬千伏安時、小煤礦866萬噸、小火電13.7萬千瓦。 2.清潔生產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實現由重點抓清潔生產審核、技術改造向抓設計開發、工藝技術進步、有毒有害物質替代等全過程推行清潔生產的轉變。清潔生產技術在重點行業廣泛應用,在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等重點行業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近30項,達到了經濟和環境效應的“雙贏”。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成效明顯,累計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項目412個,源頭削減COD排放量2.1萬噸、氨氮0.48萬噸、二氧化硫0.61萬噸、氮氧化物0.89萬噸。實施《安徽省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在涉汞、涉鉛及農藥(原藥、劑型)生產企業中實現高風險污染物產生排放雙下降。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取得突破,綠色產品設計、工藝與裝備及再制造等的關鍵共性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 3.資源綜合利用成效明顯。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穩步提高,全省伴生礦產及尾砂、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冶煉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廢氣利用率達到90%。再制造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在化工、機械、冶金、專用設備制造等基礎較好的工業行業,開展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示范,多家企業被列為國家試點,初步形成以合肥、蕪湖、馬鞍山為核心區域的再制造產業集群。 4.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五年來,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63.1%,2015年達到1623.3億元,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8.2%,居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第3位,比2011年提高12.6個百分點,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涌現一批列入國家工程示范試點的骨干企業和產品推介目錄的名牌產品。產業創新基礎較好,高效低溫余熱發電、智能電網、水處理設備和藥劑、除塵脫硫、煤礦瓦斯綜合治理等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業集聚態勢良好,發展布局趨于合理,合肥、蕪湖、蚌埠、馬鞍山等市集中一批規模較大的節能環保制造和服務企業。 (二)面臨的形勢 “十三五”時期省工業節能減排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從國際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氣候變化背景下,圍繞溫室氣體排放的博弈更加激烈,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通過綠色新政搶占競爭制高點;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已成為衡量國家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綠色貿易壁壘也成為一些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從國內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大量資源的消耗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影響了人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亟需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大幅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制造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作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大省,受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影響,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與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矛盾尚未根本緩解,存在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主要產品能耗下降空間收窄、工業污染源頭治理難度加大、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偏小創新能力偏弱、促進節能減排的市場化機制不夠健全、綠色發展基礎工作薄弱等問題與困難。加快“調轉促”、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提升工業綠色發展水平的意義深遠、任務緊迫。 雖然工業綠色發展面臨挑戰,但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綠色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企業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不斷增加,綠色發展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完善,這些都為“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
相關文章
- 安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2019-05-22
- 安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2019-05-29
- 七億社會資金投入合同能源管理2019-07-22
- 陜西省統計局:全省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調查報告2019-07-23
- 《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領軍(培育)企業庫》(節能環保裝備企業22家)2019-07-29
- 云南省發改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2019-08-1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