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全文】(2)
四、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 (十)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引導和支持沿江工業企業依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鼓勵探索重點行業企業快速審核和工業園區、集聚區整體審核等新模式,全面提升沿江重點行業和園區清潔生產水平。在沿江有色、磷肥、氮肥、農藥、印染、造紙、制革和食品發酵等重點耗水行業,加大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實施力度,從源頭減少水污染。實施中小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計劃,構建“互聯網+”清潔生產服務平臺,鼓勵各地政府購買清潔生產培訓、咨詢等相關服務,探索免費培訓、義務診斷等服務模式,引導中小企業優先實施無費、低費方案,鼓勵和支持實施技術改造方案。 (十一)實施能效提升計劃。推動長江經濟帶煤炭消耗量大的城市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以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工業爐窯等領域為重點,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優化產品結構、加強產業融合,綜合提升區域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水平,實現減煤、控煤、防治大氣污染。在鋼鐵和鋁加工產業集聚區,推廣電爐鋼等短流程工藝和鋁液直供。積極推進利用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行業企業的低品位余熱向城鎮居民供熱,促進產城融合。 (十二)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重點推進中上游地區磷石膏、冶煉渣、粉煤灰、酒糟等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大中下游地區化工園區廢酸廢鹽等減量化、安全處置和綜合利用力度,選擇固體廢物產生量大、綜合利用有一定基礎的地區,建設一批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鼓勵地方政府在沿江有條件的城市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推進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和產業發展,嚴格廢舊金屬、廢塑料、廢輪胎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規范管理,搭建逆向物流體系信息平臺。 (十三)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在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中,選擇工業比重高、代表性強、提升潛力大的城市,結合主導產業,圍繞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內容,綜合提升城市綠色制造水平,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推動長江經濟帶重點行業領軍企業牽頭組成聯合體,圍繞綠色設計平臺建設、綠色關鍵工藝突破、綠色供應鏈構建,推進系統化綠色改造,在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化工、家電等領域實施一批綠色制造示范項目,引領和帶動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 五、加強工業節水和污染防治 (十四)切實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在長江流域切實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加強企業節水管理,大力推進節水技術改造,推廣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控制工業用水總量,提高工業用水效率。開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引導和支持工業企業開展水效對標達標活動。強化高耗水行業企業生產過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嚴格執行取水定額國家標準,推動高耗水行業用水效率評估審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強對高耗水淘汰目錄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 (十五)推進工業水循環利用。大力培育和發展沿江工業水循環利用服務支撐體系,積極推動高耗水工業企業廣泛開展水平衡測試,鼓勵企業采用合同節水管理、特許經營、委托營運等模式,改進節水技術工藝,強化過程循環和末端回用,提高鋼鐵、印染、造紙、石化、化工、制革和食品發酵等高耗水行業廢水循環利用率。推進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支持上海、江蘇、浙江沿海工業園區開展海水淡化利用,推動鋼鐵、有色等企業充分利用城市中水,支持有條件的園區、企業開展雨水集蓄利用。 (十六)加強重點污染物防治。深入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源頭減少工業水、大氣及土壤污染物排放。按行業推進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制度實施,依法落實企業治污主體責任,持證排污,按證排污。重點推進沿江干支流及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陽湖周邊“十小”企業取締、“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工業集聚區污水管網收集體系和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規范沿江涉磷企業渣場和尾礦庫建設,推進工業企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全面達標排放。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污”企業治理、中小燃煤鍋爐淘汰、工業領域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揮發性有機物削減等工作力度,嚴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排放。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制定涉重金屬重點工業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生產工藝和技術,減少重金屬污染物排放。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長江經濟帶各級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環境保護等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工業綠色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地方政府責任,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各項工作的落實。 (十八)強化標準和技術支撐。發揮水耗、能耗、環境、質量、安全,以及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和綠色評價及服務等標準的引領作用,鼓勵各地出臺最嚴格的綠色發展標準。加大急需技術裝備和產品的創新,推動先進成熟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和推廣,支撐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 (十九)落實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進一步向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水污染防治等項目傾斜,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節水治污、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等。落實現有稅收、綠色信貸、綠色采購、土地等優惠政策,加快支持企業綠色轉型、提質增效。鼓勵長江經濟帶建立地區間、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機制,推動上中下游開發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進行橫向生態補償,探索區域污染治理新模式。 (二十)加強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組織實施綠色制造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依托長江經濟帶的產業和區位優勢,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采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推動綠色制造和綠色服務率先“走出去”。 (二十一)加大宣傳力度。加大綠色理念的傳播力度,充分發揮媒體、教育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綠色公益組織的作用,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傳播綠色理念,為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 環境保護部 2017年6月30日 |
相關文章
- 2019年北京市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重點排污單位名錄(202家企2019-09-09
- 貴州省發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標準2019-09-12
- 福建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全文】2019-11-14
- 山西:《再生橡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5月1日起實施)2019-12-13
- 四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19-12-26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