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四川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附項目表)
四川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 前 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關于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的決策部署,全面提高我省城鎮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和無害化處理能力,減輕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加快改善城鄉環境質量,根據《“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發改辦環資〔2016〕285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選址工作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17〕2166號),省發展改革委會商住房城鄉建設廳、經濟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省能源局等部門編制了《四川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結合四川實際,提出四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點項目、規劃環境影響和保障措施,全面指導2030年前我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意見》(川府發〔2018〕21號)有關要求,編制環境影響評價篇章。規劃期為2018—2030年。 一、規劃背景 “十一五”以來,我省不斷加大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投運生活垃圾填埋場117座、日處理生活垃圾1.47萬噸,在成都、自貢、瀘州、綿陽等15個市(州)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18座、日處理生活垃圾1.84萬噸。目前,有成都萬興環保發電廠二期、內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一批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正在建設。同時,生物處理、水泥窯協同等生活垃圾處理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生活垃圾處理呈現多種處理技術共同發展的格局。 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加快推進,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產生量持續上升,部分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行,導致衛生填埋場設計服務期大幅縮短。根據市(縣)衛生填埋場運行情況統計,全省現有117座垃圾填埋場中,有38座剩余服務期不足5年,37座剩余服務期在5到10年之間。傳統衛生填埋處理生活垃圾方式已不能滿足我省城鎮快速發展的需要,而現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主要服務城市及周邊地區,覆蓋范圍有限,未來我省部分城市將面臨日益突出的生活垃圾處理問題,迫切需要采用減量化程度高、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資源回收利用效益可觀的垃圾焚燒發電等先進處理方式。 黨的十九大明確,要充分利用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的堅實物質基礎,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要將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進一步提出,要實施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持續改善我省生態環境質量。這些重大部署和重要要求,對我省統籌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設施運營水平,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統籌規劃布局,突出重點項目,強化保障措施,加快推進我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提升運營水平,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為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區域共享。合理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統籌建設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通過以城帶鄉、設施共享等形式,逐步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服務范圍擴展至建制鎮。鼓勵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處理設施,提升焚燒發電區域服務水平。 創新驅動,多元協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提高垃圾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技術裝備自主研發能力和國產化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大力推行特許經營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鼓勵各類經濟實體參與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因地制宜,強化監管。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監管,針對不同地區實際情況,提前規劃、科學論證,選擇先進適用技術,減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加大現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級力度,加強運營監管,保障處理設施持續安全、達標、穩定運行。 (三)建設目標 2018年到2020年,新建和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0個,日處理能力3.205萬噸,新增裝機容量65.9萬千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處理能力達到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65%以上。除甘孜、阿壩、涼山地區外,其余市政府所在城市及人口基數大的縣(市、區)實現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全覆蓋。 2021年到2030年,新建和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2個,日處理能力2.06萬噸,新增裝機容量40.8萬千瓦。累計實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80個,日處理能力達到7.105萬噸,累計裝機容量146.2萬千瓦。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75%以上。除甘孜、阿壩、涼山地區外,其余市基本實現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縣城全覆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運營和監管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 加快設施建設。統籌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布局,在有效控制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和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加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力度。距離市縣集中處理設施較遠的建制鎮,可視具體情況鼓勵采用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及其他適宜的處置方式,原則上不單獨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加快現有設施的改造升級,逐步縮小地區間生活垃圾處理水平差異。2018—2030年,新建和擴建成都金堂、成都寶林、德陽綿竹、自貢榮縣、樂山犍為、遂寧射洪、瀘州瀘縣、廣元青川等62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強化工藝創新。因地制宜選擇技術先進、成熟可靠、節能環保,對當地生活垃圾特性適應性強的焚燒爐,保證額定處理能力。加快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提升焚燒技術裝備對垃圾特性的適應性、長期運行的可靠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加強對清潔焚燒、二噁英控制、飛灰安全處置等關鍵性技術和標準的研究、創新、示范和推廣應用,組織實施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發及關鍵裝備產業化示范工程。支持骨干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組建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創新聯盟及技術應用服務平臺。確保環保達標的前提下,探索“城鄉一體化生物質發電模式”,在全省建設2—3座小型化垃圾焚燒發電與生物質發電“一站式”處理示范設施,解決生活垃圾供應量不足的問題。 加強安全處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要同步落實飛灰的安全、無害化處置場所,防止產生二次污染。焚燒爐渣和除塵設備收集的焚燒飛灰應當分別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理處置。嚴格按照國家危險廢物相關管理規定,對焚燒飛灰進行運輸和無害化安全處置。焚燒飛灰達到相應標準后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或鼓勵水泥窯協同處置。在有條件的地區采取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與餐廚垃圾、污泥處理協同處置等有機結合的綜合處理方式,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實行園區化管理,促進能源梯級分質利用,實現“近零排放”。 (二)強化垃圾前端收集,創造垃圾資源化利用良好條件 完善收運體系。加大城鎮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提高收集率和收運效率,擴大收集覆蓋面。根據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的服務半徑和覆蓋范圍,規范和完善前端收集點(站)布局和建設標準,建立健全城鄉生活垃圾收運網絡體系。積極推廣城鎮生活垃圾壓縮式、封閉式收轉運方式,統籌布局生活垃圾轉運站,加強壓縮式生活垃圾轉運站建設與升級改造。積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探索線路優化、成本合理、高效環保的收運新模式。 推進垃圾減量。以成都、德陽、廣元等國家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為重點,加快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轉運體系,完善收轉運網絡,形成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模式在全省逐步推廣。 (三)加強監管能力建設,確保焚燒發電設施規范運行 規范建設運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的建設和運營,要嚴格執行國家、四川省相關建設標準、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區域環境質量不達標的,生活垃圾焚燒應優先采用執行國際上更加嚴格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配備完善的污染控制及監控設施。鼓勵和引導專業化企業規范建設和運營,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權招投標管理。加強對已建成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運營狀況和處理效果的監管,開展年度評價考核,公開評價考核結果,接受社會監督。提高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和運營信息透明度,探索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監管,提高科學監管水平。 健全監管設施。充分利用已有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市政公用設施監管系統和環境監管系統,完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運營和排放監管體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應安裝排放自動監控系統和超標報警裝置,加快推進運營過程實時監控,確保實時監控裝置穩定運行。 加強排放監管。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和運營信息統計。重點對焚燒廠主要設施運行狀況等進行實時監控,加強對焚燒設施煙氣、滲濾液和滲漏情況的監測。 四、重點項目 (一)項目分布 2018—2020年,優先在經濟條件較好、人口基數大、土地資源緊缺、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重點規劃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2個、擴建8個。 2021—2030年,優先在收運體系完善的縣城,采取聯建共享方式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積極探索應用適合較小處理規模的垃圾焚燒等資源化、減量化工藝,并根據已有生活垃圾填埋場服務年限,分年度逐步實施,全省重點規劃新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0個、擴建12個。 到2030年,全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達到59座(不包含擴建和遷建項目),覆蓋21市(州)、154個縣(市、區)。 四川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擬建項目匯總表
(二)投資估算 2018—2030年,全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擬建總規模為5.265萬噸/日,擬新增裝機容量106.7萬千瓦,規劃總投資估算約為238億元。 (三)資金籌措 充分發揮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場機制在推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方面的作用,促進投資主體與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加快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在全省推廣“全域統籌規劃、市州統一打包、投建運營一體、收集處理一體、政府購買服務”垃圾治理新模式,實現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和財政獎補等多元手段結合,破解城鄉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資金瓶頸。 |
相關文章
- 關于擬公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名單的公示(全名單)2020-08-20
- 上海可回收物運輸方式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補貼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廢物流處理處置圖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塑料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玻璃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