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達興業業務鏈延伸瞄準土壤改良(2)
探索多種商業模式 拓展海外市場 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制定綜合解決方案、銷售土壤調理劑等模式,將業務拓展到了多國;在內蒙古等地進行土地流轉,利用自有技術和產品對鹽堿退化和酸性土壤進行修復 “今年內蒙古自治區示范基地的鹽堿地經改良后種上了水稻,收成還不錯。”周奕豐說,近年來,公司在廣東、內蒙古等省區建立的示范基地正在獲得更多認可。同時,企業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提供技術支持、制定綜合解決方案、銷售土壤調理劑等模式,將業務拓展到了柬埔寨、哈薩克斯坦、印尼等國家。去年末,西部環保與柬埔寨相關企業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推進土壤修復技術在當地的產業化。 相比于城市地塊修復,農村土地修復改良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商業模式也即投入機制的不明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土十條”也曾明確要激勵相關企業參與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但現在還缺乏有效的機制。 而鴻達興業已經在這方面開展探索。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在內蒙古、廣東等地流轉土地,利用自有技術和產品對鹽堿退化和酸性土壤進行修復。 “我們將原本的鹽堿退化和酸性土地進行修復后,可以通過出租、自營等方式獲得收益。” 周奕豐建議,要明確誰污染誰付費,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土地指標置換、治理后土地流轉給治污者等多種方式,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國家在綠色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比較大,圍繞土壤改良修復項目,可以探索多種方式。” 陳衛平表示,目前,部分職能部門有一些相關的政策資金支持,主要集中在農業部。比如建設高標準農田、產地環境認證等。“如果要吸引企業廣泛參與,需要土地流轉機制政策的調整配合。” 他同時表示,對于糧食主產區,改良修復后的土地還是主要服務于保障糧食安全。而在其他一些地塊,可考慮有機綠色食品的種植,實現土地增值,彌補修復的成本。 |
相關文章
- 上海環境:分立上市的環保龍頭 固廢危廢齊騰飛2017-07-21
- 上海環境:逐步拓展環保綜合治理業務 發展餐廚、污泥、土壤治理2017-09-27
- 博世科:土壤、環評大勢占據先手 戰略靈活方向明確2017-10-12
- 上海環境:“2+4”戰略已定 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加速起航2017-11-07
- 上海環境:立足上海積極擴張 打造綜合環境服務商2018-08-02
- 高能環境:環境修復、城市環境、工業環境比翼齊飛 土壤修復訂單逐漸提速2018-08-1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