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4)
時間:2015-07-30 17:49來源:GEP Research 作者:全球環保研究網 點擊:
次
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
五、政策支撐
(一)金融政策。
由地方發起成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吸引民間資本入股并參與管理運營。利用各類金融資源,成立可再生能源擔保基金,為可再生能源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和資產證券化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及相關企業到包括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和發債融資。推動京津冀三地碳交易市場協同發展,探索碳金融對可再生能源開發與應用的支持。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開展排污權、收費權質(抵)押等擔保貸款業務。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熱、發電、污水垃圾處理、產氣等預期收益開展質押貸款業務。研究探索投貸結合、信用擔保、信用保證保險等創新型金融服務。支持保險機構發展與可再生能源投資、建設、技術創新和消費相關的保險業務,鼓勵保險資金投資示范區可再生能源領域。
(二)人才政策。
建立可再生能源人才培養基地,加強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育,鼓勵示范區內高等院校設立可再生能源專業和建設碩士以上學位授予點。實施可再生能源人才引進工程,吸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級復合型人才、高級技術研發人才來示范區工作。加強示范區與京津及河北其他地區人才制度對接,搭建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臺,建立人才交流互動機制,支持北京、天津和河北其他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在示范區建立聯合培養基地。
(三)創新政策。
發揮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可再生能源企業參與研究制定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和標準。鼓勵企業主導成立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示范區設立可再生能源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專項資金,運用財政后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可再生能源企業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研發。鼓勵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建立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基地、工程技術研發和創新中心,形成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平臺。支持可再生能源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服務、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等機構建設,建立可再生能源技術交易市場,形成一批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服務中心。加大政府對可再生能源創新產品和服務的采購力度。充分利用已設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支持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創新型企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企業發行公司債券、發行項目收益債用于加大創新投入。支持面向可再生能源企業創新需求的金融產品創新,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建立可再生能源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
(四)土地政策。
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統籌管控作用,建設項目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保護耕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節約集約用地力度,統籌增量與存量建設,嚴格執行建設用地標準,促進土地利用模式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大對示范區的用地支持力度,對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河北省在用地指標安排上給予傾斜。結合可再生能源用地特點,探索未利用地的高效利用方式。創新示范區用地審批機制,建立可再生能源項目用地高效審批通道。
(五)財政和價格政策。
研究制定針對性的財政支持政策,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技術標準制定、技術推廣應用、區域配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構建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新體制。試點光熱發電和儲能價格,逐步形成光熱發電和儲能價格體系,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存儲及應用的優惠電價政策。
六、環境影響評價
根據國家和河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張北縣、沽源縣、康保縣、尚義縣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進行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積極推廣風能、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建設國家級風電基地;赤城縣、崇禮縣、陽原縣、蔚縣縣、涿鹿縣、懷安縣、懷來縣、萬全縣、宣化縣為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積極開發風能資源,加強節水工程建設和基本農田保護;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下花園區,宣化縣,以及萬全縣、懷來縣、懷安縣的部分區域為省級重點開發區域,著力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休閑旅游等產業。
張家口是我國北部和西部兩條風沙源的主要通道,干旱少雨,蒸發量大,無霜期短,土壤貧瘠,土地涵養水分能力差,水土流失嚴重,風沙及沙塵暴發生頻率較高,水資源匱乏,區域自然生態系統敏感脆弱,生態保護面臨較大壓力。本規劃的實施對局部地表擾動較大,可能造成一定的生態影響;在產業空間布局上,可能受到區域生態功能的制約;在開發時序上,可能受到儲輸能力的制約;在開發規模上,可能受到土地資源的制約;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可能受到水資源和環境的制約,消耗一定量的新鮮水,并產生新的污染。
張家口土地總面積368萬公頃,其中未利用地102.4萬公頃。未利用地中可供風電、光伏、光熱等開發利用的適建地50.7公頃。規劃占地9.6公頃,占全市可再生能源適建地面積的18.86%。適建地滿足規劃開發規模,但2020年規劃用地超過《張家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需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調整修改,或由河北省在用地指標上予以傾斜。本規劃實施耗水量較少,且通過替代煤電機組和燃煤鍋爐,到2020、2030年,全市可節約新鮮水977.18萬立方米和1458.28萬立方米,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承載壓力。本規劃實施后,通過能源替代,到2020、2030年可分別壓減化石能源消費量1400萬噸和3300萬噸標準煤,可減排SO235萬噸和84萬噸、NOX6萬噸和14萬噸、煙塵372萬噸和876萬噸,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大量削減;規劃的高端關鍵裝備制造業在已批復的工業園區布局發展,生物質發電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環境承載力影響較小。
在本規劃實施過程中,按照“生態主導、保護優先,合理布局、不碰紅線,嚴格準入、限制開發,示范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合理確定規劃建設規模、布局和時序,通過采取生態修復補救措施,對生態系統和環境敏感區的組成、結構和功能不會產生明顯不利影響,不會導致荒漠化、生物滅絕和生態功能喪失等生態風險。規劃實施不會突破區域環境承載力,通過能源結構調整,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水資源承載壓力可得到有效緩解,但在土地資源方面將受到一定制約。
本規劃的實施可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光資源,體現了低碳經濟理念;通過就地消納,有利于區域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生態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更加持續。
可再生能源發儲輸用在規劃選址、選線和建設規模等方面應確保區域生態功能,不得觸碰生態紅線。優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高科技項目的示范作用;嚴格執行國家、省相關產業政策,重點發展大數據中心等有利光電消納產業;禁止新建高污染、高耗水、高風險項目及過剩和落后產能。加強區域環保能力建設,提升區域生態環境監測預警與應急能力。規劃實施過程中,做好各專項規劃和具體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每隔五年進行一次規劃的環境影響跟蹤評估。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燃煤電廠、燃煤鍋爐等淘汰替代計劃,加強清潔生產和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削減固廢產生量;各類固體廢物要分類收集、安全儲存、妥善處理處置;廢舊光伏設施不得在現場拆解。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河北省和張家口市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加大投入力度,督促落實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每年將執行情況報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示范區的指導和支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協調,定期評估本規劃實施效果,適時總結推廣示范經驗,發現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國務院。京津兩市要加強與河北省溝通配合,共謀合作領域,共商支持政策,共建配套設施,拓展多元化合作模式。示范區建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
(二)加快綜合改革政策的落地。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精神要求,在示范區開展相關政策的先行先試。
(三)實行目標考核。河北省要建立本規劃實施評估考核體系,明確責任主體和任務目標,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工作,把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作為縣(區)績效考核的核心內容,落實獎懲措施。
|
相關文章
- 擬在建項目:河北建設大型沼氣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示范項目2016-11-19
- 擬在建項目:河北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項目2017-07-28
- 河北古冶區經濟開發區南部園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項目2017-07-28
- 河北:武強縣環境空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PM10、NOX、CO、O3四參數)及配套設備2018-08-29
- 河北:青縣陳缺屯生活污水處理站項目2018-08-29
- 120億項目落戶河北三河 北控水務、北環等簽約超10億2019-04-11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