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點評(環保特許經營)
時間:2015-04-28 09:56來源:GEP Research 一財網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全球環保研究網訊,4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政策對環保及公用事業領域特許經營的支持態度明確、力度很大。“辦法”明確提出要在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同時配套以下措施支持開展特許經營:擴大參與范圍、給予財政補貼、簡化審批流程、提供信貸支持、延長貸款期限、開展特許經營項目金融創新、嚴格履約監督保證社會資本合法權益等;
經濟低迷是政策出臺重要原因,雖然官方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在7%,但微觀觀察到的速度可能已經在5-6%。房地產投資拖累重工業,人民幣過強損害出口,消費、出口需求全面下滑。我們認為,在國家經濟低迷背景下,“投資”成為了經濟企穩的救命稻草之一;
推動特許經營、提升社會資本信心是當前政府必然選擇。開展環保及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能夠擴大民間投資領域,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展。我們認為,推動特許經營將成環保及公用事業發展的“渦輪增壓器”;在國家宏觀大背景之下,環保及公用事業產業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預計特許經營機制在有回報機制領域、無回報機制領域推進的主要方式分別為增加投入資金、政府采購服務。(1)有回報機制領域特點是“誰污染、誰付費”(未來環境稅開征后,可以是“誰污染、誰交稅”);針對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城市燃氣等領域,預計推進方式仍以公私合營為主;針對農村污水及垃圾處理領域,預計以連片整治、規?;洜I方式推進;(2)無回報機制領域具有完全公益性,包括環境監測、流域綜合整治等,主要特點是難以收取針對性費用,服務提供者主要是政府部門。預計推進方式主要以政府采購、政府監管為主。
【擴展閱讀】力推PPP模式 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獲通過
在4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獲通過。
根據《管理辦法》,國家明確了鼓勵和引導實施特許經營五大領域: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境內外法人或其他組織均可通過公開競爭,在一定期限(一般不超過30年)和范圍內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并獲得收益。
會議指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開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重要的改革和制度創新,可以擴大民間投資領域,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經濟發展“雙引擎”。
信貸、融資支持
今年1月,由國家發改委起草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大眾公開征求意見。隨后,起草組還就《管理辦法》征求專家意見。
參與該辦法意見征詢的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當時專家們給出的意見是希望《管理辦法》盡量與實際操作的情況對接。
與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管理辦法》在完善特許經營價格或收費機制、信貸融資支持方面給出了新舉措。
會議提出,《管理辦法》完善特許經營價格或收費機制,政府可根據協議給予必要的財政補貼,并簡化規劃選址、用地、項目核準等手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可給予差異化信貸支持,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0年。
另外,允許對特許經營項目開展預期收益質押貸款,鼓勵以設立產業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項目資本金,支持項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發行項目收益票據、資產支持票據、企業債、公司債等拓寬融資渠道。
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這些新舉措對于想要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社會資本來說,有利于緩解融資難題。
力推PPP模式
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管理辦法》出臺的背景是,國家重視并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而這就涉及到特許經營立法,由于立法涉及到的各方分歧較大,所以先在國家發改委層面出了《管理辦法》,目的是理清政府和企業的邊界,促進社會資本參與到壟斷行業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中來。
去年11月的一次內部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李亢表示,加快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立法,是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全國人大、國務院正在推進相關法律和條例的立法工作,但由于立法周期較長,最后決定由國家發改委先行出臺《管理辦法》。
金永祥告訴本報記者,《管理辦法》雖然回避了一些內容,比如特許經營范圍等,但強調了PPP模式的特許經營,對社會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給出了導向性意見。
此前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分為總章、特許經營權授予、特許經營協議、特許經營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
比如,社會資本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必須簽訂書面特許經營協議,并明確特許經營者和政府的權利義務。特許經營者取得的特許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收回和限制特許經營者的特許經營權,不得干涉特許經營者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特許經營協議開展的經營活動。
“政府在推動PPP模式上很積極,但是社會資本很關心政府和項目企業之間的關系能否理清?!豆芾磙k法》出來后,說明政府重視了這一塊兒,政策導向也很清晰,社會資本介入PPP項目會更有信心。”金永祥稱。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嚴格履約監督,保障特許經營者合法權益,穩定市場預期,吸引和擴大社會有效投資。
據了解,各地推出的PPP項目已經超萬億元,但一位地方財政官員告訴本報記者,社會資本介入PPP項目依然非常謹慎,項目簽約率低。
|
相關文章
- 2017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之袋式除塵行業2018-03-09
- 債務危機下環保企業如何破解融資難?2018-07-25
- 市場環境倒逼環保企業紛紛升級轉型2018-08-02
- 環境企業50強出爐:7家營收突破百億 占比僅14%(附50強榜單)2018-09-20
- 污水處理PPP項目投資回報指標研究(基于財政部PPP入庫)2019-07-26
- 發改委:目前PPP監測服務平臺項目近7000個 總投資超9萬億2019-12-17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