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能否領跑中國制造?
時間:2015-06-29 09:44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國務院近期發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成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10年藍圖。規劃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等占有大量篇幅,特別是提出了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這些明確的信號無疑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指明了確切的方向,也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當中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
新興戰略的實施,必將帶來多種技術廣泛滲透融合的能源技術革命,同時,也將會給汽車產業帶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與創新,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不只新能源汽車需要迎頭向前,顯然,整個汽車制造行業亟須加快打造集成創新平臺、推進技術革新的步伐,讓“中國制造”真正步入“中國創造”的新階段。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5.36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與國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用全球少有的加速度駛入世界的第一陣營,成為實現制造強國目標的重要載體。
■ 新能源汽車發展凸顯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決心
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公司之一,英飛凌中國汽車電子業務負責人徐輝認為,政府一系列發展策略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而言頗具亮點。目前,電動汽車領域中,電機、電控、電池的本土生產制造和設計能力都不落后于國際水平,新能源已經成為我國產業自主研發最好的體現。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信息部主任沈承鵬認為,《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為目前業界還在爭論不休的“新能源汽車是不是我國汽車發展方向”的問題劃上了句號,也給了已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企業一顆定心丸。
記者從北京、深圳多家新能源車企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熱銷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很多工廠都已滿負荷生產,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傳統車領域國外有著百年發展歷史,我國‘超車’難度太大。”北汽新能源汽車總經理鄭剛說,“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家都是5年前起跑,特別是純電動技術路線,完全避免了我國產業軟肋的瓶頸制約,所以最具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 關鍵技術成新能源汽車產業挑戰
當下,我國新能源車企正在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但發展并非一日之功。在面臨的引導消費、充電設施、核心技術等眾多挑戰中,技術仍然是最讓人揪心的。
專家指出,想要讓新能源汽車成為制造強國的載體,電池、電機、電控三大關鍵技術仍需突破。例如新能源汽車所用的電子模塊,國內少有廠商能量產,因此國內主流的整車廠商,大多采用外國產品。
此外,新能源汽車對半導體的要求明顯提高。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英飛凌科技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平均每輛車的半導體元件成本,混合插電和純電動汽車接近700美元,是普通車的兩倍多。然而,我國的芯片進口量大已是不爭事實,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含量大幅增加,對制造強國大戰略提出了挑戰。
同時,智能制造水平也是產業短板。鄭剛說,近年來我國汽車大規模流水線制造水平已和國外接近,但智能制造差距還很大。徐輝認為,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還需在生產、系統調試、零部件生產等環節,都達到智能化生產,這僅是最基本的要求。
■ 新能源汽車發展留有巨大想像空間
自主研發是挑戰也是機遇,新能源汽車發展遇到的問題將給中國建設制造強國帶來重要啟示。
據了解,無論是聯網化還是車內娛樂系統,我國研發和生產能力都無疑是全球最強的,因此,這將成為中國超越全球汽車行業的突出亮點。徐輝說:“車廠應該更加堅決地走自主研發的路線,如果總以國際廠商為主導,會漸漸分散弱化技術水平。”
|
相關文章
- 多項政策醞釀出臺 新能源汽車再迎利好2018-08-20
-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步伐加快2019-02-21
- 關于2018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141家企2019-04-10
-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看中國經濟新動能2019-05-27
- 新能源車企應提高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2019-08-20
- 擬公告的廢鋼鐵、廢塑料、廢舊輪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2020-12-17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