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棄物處理產業及標桿企業
時間:2015-03-10 11:33來源:環境報 作者:班健 點擊:
次
好的政策促進產業發展。兩會期間,格林美發布報告《從電子廢棄物處理產業的發展看中國環保管理的巨大進步》。報告指出,基金制度的有效實施促進電子廢棄物朝著綠色化與規模化方向的大發展。
財政部聯合環保部、發改委和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四批納入電子廢棄物處理基金補貼的企業名單。截至2015年2月,我國已有106家企業進入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各類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年許可處理能力達到1.27億臺。納入基金補貼的處理企業幾乎覆蓋中國各個省和直轄市。
2012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發布實施,明確了基金的特性,即:
一是嚴格控制處理企業規劃數量,優化處理企業結構。淘汰技術設備落后企業,并將優質處理企業納入規劃;
二是合理核定處理企業的處理能力,不得虛增處理能力;
三是明確基金補貼企業退出機制,制定了五類明確的退出標準;
四是全面公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信息,通過提高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信息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增強行業發展的自律性,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國家監管加強,“處理基金”政策實施以來,取得拆解資質、享受定向補貼的企業,行業從無序競爭走向規范發展階段,拆解市場已向正規企業集中,有效促進了四機一腦產品流入正規的處理企業進行拆解處理,促進了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行業規范化發展主要體現在:
定點企業、集中處理,實現園區化產業布局,促進中國5種主要家電的集中環保處置率達到85%以上
基金制度的實施,促進了電子廢棄物園區化的處置流向,實現了電子廢棄物回收放開、處置定點,向回收企業集中,處置園區集中,形成回收處置有序化的態勢。同時,電子廢棄物回收價格由市場主導,拆解補貼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規范了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秩序。
自基金制度實施以來,規范化處理數量逐年上升,2014年有85%以上的電子廢棄物進入園區進行了規范化的處置。
推動資源化、建立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標準、實現全產業鏈的有序流動
基金政策的實施,促進了電子廢棄物處理產業的資源化發展。危險廢物嚴格按照環保要求,實施轉移聯單制度。含鉛CRT玻璃、印刷電路板、鉛酸電池、鎘鎳電池、汞開關、制冷劑等危險廢物,實現了規范化、無害化處理。
2014年全國處理企業拆解產生10.6萬噸印刷電路板、33萬噸錐玻璃,全部進入或委托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置,減少了個體手工作坊非法拆解,大幅降低了拆解處理過程的環境污染。
構建信息公開及物資平衡管理體系,實現精準計數計量
基金制度的實施,提高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信息透明公開度,更好地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增強行業發展的自律性,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構建了資金流、物資流、生產流、環境流、信息流等五流管制體系,五流必須統一。
好企業有哪些?
好的政策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隨著我國電子廢棄物行業的立法機制的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加強,共有106家電子廢棄物處理企業獲得基金補貼資格。
|
相關文章
- 2017年第二批次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技術復核情況公示(附全名單)2017-07-04
- 2017年上半年我國報廢汽車行業數據全解析2017-08-04
- 生態環境部公示2017年第四批次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技術復核情況2018-04-10
- 關于2018年第一批次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技術復核情況的公示2018-06-01
- 拆解走向智能化?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技術難題待破解2018-08-20
- 解讀《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修訂草案)》2019-02-27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