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場修復|垃圾場上能不能建園林景觀?
自成功舉辦了第十屆園博會后,武漢園博園已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地標性建筑。走進園博園,許多人都沒有想到,眼前這湖光山色、亭閣林立、綠樹成蔭的園林,竟是在一座垃圾山上建成的。
垃圾場生態修復變“綠肺”
武漢園博園綠化面積176公頃,栽種著近5萬株苗木,每年吸收煙塵6.35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是名副其實的武漢“綠肺”。
曾幾何時,武漢園博園原址——金口垃圾場是百萬噸級的垃圾山,常年臭氣熏天。
2012年初,專家在勘察金口垃圾場時提議:“這么大的垃圾場,能不能用來建園博園?”在垃圾場上建園博園,這是歷屆園博會從未有過的。但既能治理垃圾處理這個老大難問題,又能滿足百姓對綠色空間的需求,這個大膽的想法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采用“好氧修復”與“封場治理”
2005年“退役”的金口垃圾填埋場共服役16年,填埋垃圾共計520余萬立方米,100余萬噸,土壤中積聚了大量的重金屬等污染物。
武漢園博園垃圾場生態改造顧問、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朱蕾告訴記者:“在垃圾場上建園博會園區面臨著很多困難,城市生活垃圾場的技術處理難度與挑戰很大,各類生活垃圾混雜,極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沼氣、滲濾液,危害大、隱患多,稍有不慎就后患無窮。”
數百萬立方米的垃圾、污染物若僅僅依靠自然降解,至少需要30年,全部外運成本高達10億元。如何最有效地解決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經過反復驗證, 武漢園博園籌建方最終確定綜合使用“好氧修復”與“封場治理”兩項技術。
“好氧修復”是利用鼓風機把新鮮空氣注入填埋時間不長的垃圾堆體深處,使垃圾“吸氧”后加快降解速度,垃圾降解速度快、溫室效應貢獻率低、不產生二次污染,滲濾液回灌還可以降低滲濾液處理的成本。
|
相關文章
- 垃圾填埋氣百億市場待開啟2015-03-03
- 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封場、修復市場空間待拓展2015-04-21
-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底數不清、風險評估體系欠缺、盈利模式不清晰2015-06-30
-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污染隱患多2015-06-30
- 垃圾填埋場治理修復 需分門別類2015-09-01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