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垃圾焚燒廠“選址難”的良方(2)
破解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選址難題,需要政府帶頭,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解決: 一是政府帶頭。政府機關要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在垃圾焚燒廠選址問題上,政府部門可考慮在政府單位附近選址,以此來打消群眾的顧慮。以東京為例,有的垃圾焚燒廠與政府僅相隔一條馬路,政府起到了帶頭示范的表率作用。東京的垃圾處理廠環境標準極為嚴格,參觀人員戴白手套參觀工廠后,手套仍是白色。嚴格的環境標準,使得垃圾處理廠建在市政府或居民旁邊,不會對群眾造成顧慮。 二是民主決策。垃圾焚燒廠的選址要充分征求民意,發揮民主決策。以名古屋為例,市政府曾經制定了用藤前海灘濕地建設新垃圾填埋場的計劃,但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環節,遭到了市民的強烈反對,在市民保護海灘濕地生態環境的強烈要求下,政府被迫取消了藤前海灘垃圾填埋場建設計劃。名古屋政府在垃圾處理廠選址上的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值得予以借鑒。 三是設施先進。要做到政府帶頭和民主決策,必須以先進、高質量的垃圾處理設施為前提。以往政府低價招標,建設標準低,導致中標企業只能低成本運營垃圾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使老百姓避而遠之。在歐洲,德國先進、高質量的垃圾處理設施建在市中心,可以確保安全運行,百姓放心。因此,破解我國垃圾焚燒廠選址難,必須以先進的垃圾處理設施為保障。 四是民眾受益。對垃圾焚燒廠周邊百姓給予實惠,讓民眾受益,可以成為破解生活垃圾焚燒廠選址難的一劑良方。政府通過提供公共設施服務,可以讓周邊群眾受益。如:通過垃圾焚燒發電,對周邊群眾實行電價優惠;在垃圾焚燒廠附近建設游泳池、健身器材、娛樂設施等,為附近群眾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讓周邊群眾享受到垃圾焚燒廠建設帶來的實惠。
五是功能復合。借鑒國外成功案例,可以將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周邊建成功能復合的城市社區公園。利用生命周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恢復生態學理論以及再生設計理論等,通過再生設計、資源循環利用等手段,將城市垃圾處理廠改造為綠色、自然、美好、功能復合的城市社區公園,集再生設計、低碳生活、宣傳教育、娛樂體驗等功能于一體,寓教于樂,為人們創造舒適的公共活動空間。 (作者:杜歡政 系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推薦】城市垃圾處理研究報告 |
相關文章
- 《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答記者問2020-10-09
- 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與前三批中撤2021-01-04
- 2019-2025年上海生活垃圾可回收量及增速預測數據2023-12-26
- 上海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渠道2023-12-26
- 上海生活垃圾可回收物運營模式2023-12-26
- 2023-2030年中國果蔬垃圾處理模式結構及預測2024-08-0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