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霧霾的重點在于控煤
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被霧霾籠罩,重污染天氣頻現,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今年,從國慶假期的霧霾,到近幾天華北地區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各界開始對冬季的空氣質量隱隱擔憂。 受到不利氣象條件、采暖等因素影響,冬季往往被認為是霧霾高發期。今年冬季氣象條件會怎樣?霧霾是否會再次籠罩京津冀等地區?應該怎樣應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 不利氣象條件可能導致冬季污染嚴重 從2014年9月開始,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了一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于今年5月結束,歷時21個月。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現行業務標準,本次厄爾尼諾是1951年以來第三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強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后,一般會對全球多地氣候造成明顯影響。 “目前政府和公眾都關心剛結束的厄爾尼諾事件會對今冬氣候有什么影響,2016/2017年冬季大氣環境狀況如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聯合國家氣候中心等單位正在開展相關跟蹤研究。根據初步分析,2016年8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到冬季發展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但還需要根據今年秋季的海陸異常狀況及其對大氣的影響做進一步分析。”柴發合告訴記者。 柴發合進一步指出,基于2012年以來北京地區冬季氣象條件和污染特征的綜合分析,2016/2017年采暖季仍可能會出現持續靜穩、高濕天氣等不利氣象條件。由于采暖季燃煤排放和機動車排放強度高,加上區域輸送和二次轉化,京津冀區域發生嚴重污染過程的幾率仍然存在。 對此,氣象專家張小曳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坦言,不利氣象條件對重污染天氣影響很顯著。分析表明,2013年~2015年間每個冬季均頻繁出現不利氣象條件天氣,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2013年主要出現在1月、2014年在2月、2015年主要在12月,在長三角地區主要出現在2013年的12月。2014年和2015年冬季不利氣象條件出現天數在各重點地區超過2013年,特別是京津冀地區2015年冬季超過2013年的天數在各重點地區中最多,2014年2月和2015年12月出現的不利氣象條件程度甚至超過2013年1月,導致重污染多次發生。其中兩個過程還導致紅色預警,影響了人們對空氣質量年均值改善的直觀感覺。 張小曳同時指出,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不利的氣象條件、它們之間的作用機制是怎樣的,當前還不是特別清楚,需要加強研究。例如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如何影響一次次的天氣過程、形成不利的氣象條件進而影響大氣重污染,這中間的機制還不明確。 |
相關文章
- 2019年砂石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2019-07-17
- 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分析及優化對策2019-07-24
- 印刷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附編制說明)2019-08-26
- 煤炭行業碳排放及碳中和結構分析2021-04-09
- 中國煤炭行業碳排放來源及類型2021-04-09
- 中國煤炭行業碳中和方式及趨勢2021-04-09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