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趙英民答記者問:有信心如期完成“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目標任務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月18日舉行了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了《“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顯著的 問:我們注意到近兩年重污染天氣有所改善,但是總體上還是多發頻發的狀態,老百姓對重污染天氣對健康的影響也有所顧慮,請問環境保護部下一步有什么具體措施來減少重污染天氣,保護老百姓的健康? 趙英民:我想,近期北京的天氣不是很好,重污染天氣頻發,實際上也提醒我們現在的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應對重污染天氣,首先還是要堅定信心。我給大家報幾個數字,從2013年“大氣十條”實施以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就全國而言,重污染天氣發生的頻次、峰值都在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數占全年比值4.1%,這個數字比2013年下降了52.3%,也就是說,2015年全國重污染天數比2013年下降了52.3%。其中京津冀2015年比2013年下降了51.7%。這個數字充分說明,當前我們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顯著的。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地繼續抓好“大氣十條”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只要持之以恒,環境質量就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但是的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大氣污染防治仍然面臨著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需要我們統籌兼顧當前和長遠改善環境質量的需要,既要打好攻堅戰,還要打好持久戰。 一方面要打好攻堅戰,就是把應對重污染天氣作為當前特別是北方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力爭用最短的時間解決老百姓的“心肺之患”。要標本兼治,突出抓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降低污染排放負荷,狠抓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實施冬病夏治,還要錯峰生產,推動煤炭的清潔化利用,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這是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根本。雖然重污染天氣的發生有天氣擴散條件不利的客觀因素,但是根本原因仍然是排放污染物的總量太大,遠遠超過了環境可接納的程度,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二是不斷完善重污染天氣的應對體系,著力提高預測預報能力,提高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的準確性,提前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應急減排措施的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應對措施落實。另外,要實現區域應急聯動,用最小的經濟社會成本,取得環境效益的最大化,切實減輕重污染天氣對社會公眾健康的影響。 另一方面,要打好持久戰。以京津冀為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量占到全國大約一半左右,鋼鐵產能和煉焦產能也都占到全國50%以上,火電裝機容量占到全國的35%,所以大量能源消耗造成這個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因此,我們必須要落實好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一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區域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強化污染源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會建立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今年大家可能感覺到重污染天更頻繁一些,氣象專家解釋,這幾年我國受厄爾尼諾、拉尼娜等影響,冬季靜穩天氣增多,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但是我想說,天不幫忙,人更要努力,大氣污染治理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相信,在各級政府、各個企業也包括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重污染天氣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更少。 |
相關文章
- 《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答記者問2021-11-11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行業盈利水平2023-08-25
- 視頻及全文 | 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完成規劃任務的80%以上2024-08-05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