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附專家解讀)(3)
專家解讀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穩定規模、優化布局、根治棄風、健全市場是實現十三五風電健康發展的核心工作) 《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我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產業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引領作用。《規劃》立足全球能源轉型大趨勢,總結過往經驗和教訓,直面當下問題和挑戰,展望未來機遇和發展。總體來看,《規劃》以優化布局為核心,以重點任務為載體,以創新發展方式為手段,以政策機制為保障,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國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藍圖。 1《規劃》為兌現國際承諾和實現產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實現2020年國家減排目標并保持產業平穩健康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的總量目標。 一方面,這是兌現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承諾的需要。 當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進行能源低碳轉型,走清潔化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各國的共識。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我國在綠色發展進程中的國際國內義務,習近平主席曾在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等多個國際場合鄭重承諾,到202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到2030年達到20%左右。伴隨著《巴黎協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這些承諾將上升為我國各級政府必須完成的法定義務和約束性指標。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等機構的測算,要確保實現15%的目標,除去核電和水電的貢獻之外,到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電量必須要達到6500億千瓦時以上。按照目前不同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平均利用小時數計算,屆時風電的并網裝機規模至少要達到2.1億千瓦。而風電作為我國推進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出更高的發展目標,擴大開發規模,不設上限。 另一方面,保持穩定的發展規模也是支撐我國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不僅在裝機規模方面位居世界首位,同時形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裝備制造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先技術產品遠銷到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風電成為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 要保持我國風電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使其在下一個階段繼續引領全球發展,就必須保持穩定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按照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年均新增規模穩定在2000萬千瓦以上才更符合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更能有效推動技術進步,避免學習曲線中斷。因此,從產業界到政府的方方面面還要繼續努力,克服當前面臨的困難,保持風電穩定的發展規模。 2《規劃》為優化產業布局指明了具體方向 《規劃》對建設布局的調整和優化是重點,也是亮點。“十三五”時期,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將成為我國風電開發的重心。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棄風限電問題短期內難以根治,再加上火電裝機規模嚴重過剩,利益沖突短期很難調和,“三北”地區風電開發規模和速度必將受到制約。因此,要保障我國風電業在“十三五”繼續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證合理的年均增長規模,必須優化產業布局、加大中東部地區開發力度。 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廣、密度低的特性,更適合就地開發,就近利用。在處于負荷中心的中東部及南方地區大規模開發風電項目更符合可再生能源的稟賦。之前,行業普遍認為,風速低于6米/秒的資源區不具備經濟開發價值。但是,通過“十二五”期間的技術創新,葉輪直徑的加大、翼型效率的提升、控制策略的智能化以及微觀選址的精細化等,提高了機組的整體發電效率,使低風速資源區也具備了經濟開發價值。 目前,年平均風速5米/秒的風電場,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也可以達到2000左右。隨著更多資源逐漸具備經濟開發價值,中東部和南部地區可供開發的資源量明顯增加。據氣象局最新評估結果,中東部和南部地區風速在5米/秒以上達到經濟開發價值的風資源技術可開發量接近9億千瓦,足可以滿足未來的開發需求。 為了使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成為風電持續規模化開發的重要增量市場,《規劃》明顯提高了這一地區的“十三五”開發指標: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4200萬千瓦以上,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以上。與此同時,“三北”地區陸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則為3500萬千瓦左右。這意味著,若算上海上風電的新增并網裝機容量,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將占到全國新增并網容量的56.9%,遠遠高于“十二五”的25.8%。同時,這一地區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在全國的占比也將由“十二五”的21.7%提高到33.3%。 但要真正實現上述目標,還必須在開發模式的創新上下功夫。低風速地區的風能資源分散,風況條件更加復雜,連片集中開發模式已經難以適用,“分散開發、就近接入、本地消納”則是更可行的方式。按照這樣的原則,《規劃》提出推動接入低壓配電網的分散式風電建設。與之配套,《規劃》還要求完善分散式風電項目管理辦法。 開發布局的調整優化也對產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風電開發企業而言,一是開發布局要進行戰略調整;二是中東部地區地形和風況更為復雜,對風電場設計選址等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企業要有充分的技術準備;三是改變原有按照機型進行招標采購的方式,應該針對具體場址招標“整體解決方案”。對于整機制造企業而言,不僅僅能夠組裝機組,而且要能夠根據不同場址條件設計機組,從賣設備到賣服務轉變。未來的競爭不僅是制造能力的競爭,更是綜合技術能力的競爭,只有技術過硬、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才能生存發展。 |
相關文章
- 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 裝機規模已達全球第三2018-06-28
- 2018年電力裝備行業發展年度報告2019-01-10
- 國家能源局:2018年新能源棄電超300億度2019-01-17
- 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見稿)2019-04-16
- 2019年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信息2019-05-28
- 國新辦舉行“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2020-10-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