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狀況分析
1、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2017年,受政策以及上游行業經營狀況好轉等因素拉動,中國環保產業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1)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3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7.4%。2018年一季度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為27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5%。我國環保產業增速明顯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也高于一般工業行業增速,但增幅與“十二五”時期相比呈下滑趨勢。 (2)環境服務業占比顯著提升。近年來,我國環境服務業從傳統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與施工、設施運營向注重服務和環境效果的環境綜合服務延伸,第三方治理、環境績效服務、環境金融等服務業態,呈快速發展態勢。2017年全年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達7550億元,占比約66%。2018年一季度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約為1800億元。 (3)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2017年海內外環保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49家,其中A股上市環保企業119家(不含新三板企業381家)。A股環保上市公司2017年共實現環保業務營收1847.9億元,同比增長23.2%;環保業務凈利潤197.4億元,同比增長12.6%;環保業務凈利潤率10.68%,同比下降0.85個百分點。上市公司營收增速明顯高于行業總體增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4)不同領域市場出現明顯分化。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市場較為平穩,區域流域環境治理、城市黑臭水體等市場增長較快,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即將迎來全新的快速增長階段,工業污水處理特別是工業園區的環境服務成為市場中另一個熱點;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市場已到尾聲,相關企業紛紛謀求轉型,非電行業煙氣超低排放市場剛剛興起,VOCs市場進入相對平穩的快速發展階段,機動車船和非道路內燃機等大氣污染防治市場繼續快速發展,室內環境治理市場潛力依然具大,但市場轉化速度略有放緩;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向理性回歸,并進一步向小城市下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仍在期待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成熟,一般工業固廢和危廢市場穩步增長,資源回收利用領域對禁止洋垃圾入境政策仍處于消化階段;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市場競爭白熱化,工程技術難度不斷提高;環境監測儀器市場增長繼續維持低增長態勢,但社會化監測服務和水質監測儀器市場增長迅猛。 2、中國環保產業技術水平發展概況 近年來,受益于我國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日益增長的科研實力、充足的高學歷人才供應、鼓勵創新的科技和產業政策、不斷提升的環保標準,環保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通過自主研發與引進消化相結合,我國環保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環保裝備和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我國環保產業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處于總體跟跑,局部領跑的態勢。一些水處理技術和設備已經接近或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燃煤煙氣治理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出口范圍遍布30多個國家或地區;生活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處理技術及裝備實現國產化;環境監測儀器技術性能逐步趕上先進水平?;灸軌驖M足環保產業市場的供給需求。 (1)水污染防治 我國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采用的主流處理工藝是A2/O、氧化溝和MBR等,其中A2/O工藝比重達40%左右。圍繞“提標改造”的要求,膜技術、高效節能曝氣技術、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物化-生化法脫氮除磷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臭氧氧化技術及大型臭氧發生器、好氧生物流化床成套裝置、好氧膜生物反應器成套裝置、溶氣供氧生物膜與活性污泥法復合成套裝置、曝氣生物濾池以及污泥床、膨脹床復合厭氧成套裝置等新設備、新裝備得到了推廣應用。此外,能夠大大優化污水處理廠運行和節能降耗的各種自動控制、精準控制技術在市場中的推廣利用明顯加速。2018年5月,我國首座污水處理概念廠在江蘇宜興開工建設。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面,需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技術方案,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包括厭氧沼氣池、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地下土壤毛管滲濾法、穩定塘等,垂直流、水平潛流、水平表流濕地等各種形式的人工濕地系統工藝在農村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近年來,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的重點是高效、低耗的難處理廢水技術和裝備。在應用技術研發方面,高鹽廢水脫鹽、高濃有機廢液或廢酸濃縮技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如基于石墨烯/高分子復合材料透水膜濃縮裝備、超低壓選擇性納濾膜(DF膜)、正滲透等技術等。針對濃縮副產后廢鹽的處理技術發展較快,如:懸浮流化煅燒塔、濃縮結鹽分質提鹽及資源化技術裝備等。在成套裝備開發與推廣方面,我國首次將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技術結合生物技術深度處理工業廢水工藝;采用高效樹脂的連續吸附再生水處理裝備以及非均相催化氧化深度處理裝備分別應用于不同濃度的難降解廢水的處理中。在新材料與藥劑方面,抑菌炭膜和氧化石墨烯摻雜的改性活性炭已經定向解決微污染水體中的潛在有機小分子微污染物的風險。 (2)大氣污染防治 當前,我國煙氣治理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超低排放已由電力行業向非電行業拓展。電除塵、袋式除塵、脫硫、低氮燃燒、脫硝等技術裝備和工程建設能力達國際先進水平,與之配套的除塵濾料、脫硝催化劑等也取得較大進展,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向多煤種、寬負荷、變工況條件下的低排放發展。VOCs治理技術快速發展,吸附、焚燒、催化等主流技術日益成熟,生物治理技術適用范圍不斷拓寬,常溫催化氧化、低溫等離子、光解、光催化等也不斷完善。 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國V/VI汽油車排放控制技術應不斷優化和提高;國V柴油車排放控制技術已經成熟;國VI柴油車排放控制主要采用DOC+DPF+SCR技術路線,后處理系統和ODB在線診斷的復雜程度大為提高,對國內企業形成較大挑戰。 (3)固廢處理處置 生活垃圾焚燒和衛生填埋等無害化處理主體工藝和國產技術裝備已經成熟,但二次污染物處置如滲濾液濃縮液處理、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理等仍然是薄弱環節。生活垃圾機械生物預處理和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應用日益廣泛。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創新活躍,兩相厭氧消化處理等技術獲得較大進展。此外,農村生活垃圾小型分散處理技術仍不成熟,有待繼續攻關。 危廢處理技術發展及設備國產化進一步加快?!段kU廢物回轉式多段熱解焚燒及污染物協同控制關鍵技術》廣泛適用于中國特色的復雜組分危險廢物焚燒安全處置,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適用于5~10t/d的醫療廢物高溫干熱滅菌處理技術進入實用。 (4)土壤修復 相較發達國家,我國土壤修復起步較晚,研究基礎薄弱,技術種類較少,修復技術缺乏針對性、適用性和整體性,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近20年的差距。近年來國內研究機構和企業研發力度明顯加大。 2017年,我國土壤修復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固化/穩定化、化學氧化、水泥窯協同、填埋/安全處置、異位熱解吸、原位熱脫附、淋洗等技術的應用有顯著提高。場地調查、檢測、修復設備主要依靠進口,修復藥劑國產化取得一定進展。 (5)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技術取得了較大提升,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檢測法(GC+FID)技術在污染源和廠界監測應用趨向成熟;超低煙塵監測系統取得突破性技術進展,解決污染源煙塵低于5mg/m3測量下限問題,實現超低現場煙塵的有效監測;國產監測系統穩定性、精度、可靠性已經取得長足進展。大氣源解析產品大幅進入國家監測站點,促進大氣污染源解析、跨區域傳輸等方面研究的進步。此外,在監測遠程化、智能化的實現以及生態環境的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等方面也都有所提升。 |
相關文章
- 《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答記者問2020-12-31
- 第四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名單與前三批中撤2021-01-04
- 一圖讀懂 |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2021-01-14
- 一圖讀懂《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2021-11-11
- 《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年版)》答記者問2021-11-11
- 2023-2030年中國果蔬垃圾處理模式結構及預測2024-08-0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