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能源革命高度看待氫能(行業觀察)
舒適、平穩,與平常汽車幾乎無異,這是記者近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乘坐氫能大巴車時的直觀感受。張家口市是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取得明顯成效的城市,同時也是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使用數量最多的地級市,今年已投入使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74輛,并配套一座日加氫50輛車的加氫站。以無法上網的可再生能源“棄電”制氫,成為張家口市氫能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那么,張家口市的氫能汽車發展經驗是否可復制?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具備哪些優勢?大規模市場化運行還存在哪些障礙? 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相互需要 氫燃料被視為汽車能源的一種終極解決方案,目前制氫的主要技術路線包括化石/化工原料制氫,煤制氫、天然氣制氫,電解水制氫以及化工副產氫等。其中,電解水制氫以其工藝簡單、無污染等優點受到業內關注。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億華通等為代表的一批成熟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企業,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2000多輛。 “除相關扶持政策外,張家口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進行低成本的氫能制備,大大降低了氫能的使用成本。目前,張家口市的氫氣價格為30元/公斤,全國最低。”在談及張家口氫能汽車產業發展的秘訣時,該市公交總公司車技部部長霍俊青介紹。 對此,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日前召開的第一屆中國·張家口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論壇上表示,我國以風電、光電為代表的分布式清潔能源快速發展,但如何將這些可再生能源順暢地運用到終端,目前尚未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導致供給端棄風、棄水、棄光問題十分嚴重。“通過分布式風電、光電制氫以及微電網可以消納大部分清潔電力。”陳清泰強調。 “對我國而言,氫能的主要來源應是可再生能源,同時可再生能源也需要氫能進行儲能,二者相互需要,只有這樣,氫能才真正具有戰略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最終的集中儲能應是氫能,氫氣也可直接進入輸送管道,這是集中式、大規模、長時間可再生能源儲存的最佳方式。 歐陽明高進一步表示,必須從能源革命的層面來看氫能,而不只是從電動汽車革命的角度。能源革命帶來的轉型應是由以煤為主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多元能源結構,而非從以煤為主轉向以油氣為主。 產業化面臨多道難題 事實上,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近年來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出“鼓勵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布局建設電力制氫”。 但是,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大規模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仍存在諸多難題。 “首先是缺乏支持性電價政策,其次設備還需不斷加強創新和研發。”中船重工七一八所所長李俊華坦言。 記者獲悉,2018年6月,廣東省出臺了支持采用電解水制氫的政策,其中電價最高限定0.26元/千瓦時。而即便如此,電解水制氫的綜合成本依然高達2.4元/立方米,不具價格優勢。記者了解到,氫能發展排頭的張家口市,其電價實際優惠到了0.15元/千瓦時左右。 而從電解水設備來講,其造價也比其他制氫方式偏高。相關數據顯示,同等規模的制氫系統,電解水制氫造價是天然氣制氫的1.5倍,甚至可以高達煤制氫的3倍。 一位電解水制氫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電價與設備外,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還缺乏規模化的應用實踐。目前,單臺最大規模的裝置產氫量為1000立方米/小時,通過多臺并聯,最大產能也只達到5000立方米/小時,而針對可再生能源發電波動特性的相關實踐尚處于示范階段,亟待建設規模化的示范項目。 “此外,地域性特征也是可再生能源制氫面臨的一大難題。”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棄電都有明顯的地域性,如棄水主要發生在四川、云南,棄風主要發生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地,而這些地區的氫能消納能力卻相對有限。 頂層設計很關鍵 那么,可再生能源制氫如何才能駛入快車道? 李俊華建議,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省份,相關政府部門應盡快組織整個省一級的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戰略規劃,在做好示范后,盡快啟動其他城市范圍內的建設;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協調域內電網公司和能源集團,在將來可再生能源制氫上予以政策性電價優惠。 “針對可再生能源的地域性特征,應加快開發低成本、高效率的氫氣儲運技術,包括液氫儲運、有機物儲氫、天然氣摻氫等。”前述電解水制氫企業負責人表示。 對此,中石化集團公司副總裁黃文生表示,中石化自2017年以來就積極在全國開展加氫站建設,制定了氫氣的制、儲、運、加整體布局方案,目前已在國內確立10家加氫站選址。 陳清泰則認為,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在內的氫能產業的發展涉及到跨界技術的協同及產業鏈的重建,涉及到產業政策、能源政策、基礎設施、商業模式以及技術標準、政策法規等諸多領域的密切配合,是一個大系統,需要政、產、學、研各方齊心協力。“基于氫能發展具有強大的正外部性和系統性等特點,政府應該承擔起統籌協調各方,充分建立良好的產業生態,而發展過程中則應充分發揮市場的推動力。”陳清泰強調。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杰表示,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氫在內的氫能產業的協同創新和頂層設計,如構建供給體系、加強技術攻關等,但對于消費端,如氫能汽車,將尤其注意防止過去以補貼為目的、盲目開展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的發生。 |
相關文章
- 國家能源局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2018-04-27
- 國家能源局發布《2017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2018-05-22
- 國際能源署:中國仍然是最大的能源投資市場2018-08-03
- 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1月1日執行2018-11-22
- 國家能源局:光伏補貼應采取市場化競爭方式確定標準2019-01-29
- 氫能汽車找準方向加速跑2019-11-18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