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有機物污染監控難題待解
時間:2012-06-05 17:24來源: 《中國科學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近日,國土資源部下屬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的一項調查顯示,2008~2010年間,通過對全國31省(區、市)69個城市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的檢測發現,64個城市的地下水樣品中至少有一項有機污染物,占檢測城市總數的92.8%。
如今,相比有機污染物,研究者已經對地下水中無機污染物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監測、控制和修復仍有相當大的難度。”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宋獻方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污染從無機轉向有機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地下水中有機物污染就已經引起了注意。1999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第一輪地下水有機污染調查,結果發現,在43項檢測指標中,北京市范圍內共發現36種有機物。
2006年,第二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展開了華北平原各市縣的地下水污染調查。數據表明,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微量有機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普遍檢出。這一地區地下水污染范圍日益擴大、水質整體下降已成不爭事實。
在最近的中國地質環境檢測院的調查中也顯示,來自69個城市的791個樣品有383個至少含有一項有機污染物。其中,揮發性鹵代烴、單環芳烴和半揮發性有機氯農藥等檢出率較高。
長期從事水環境研究的宋獻方,在野外調研中直接觀察到地下水的變化。“在淮河地區,我們看到采上來的地下水樣水面上漂浮著一層油狀物質。”他說,“這說明這個樣品可能受到有機物污染。”
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地下水污染研究已從無機轉向有機,微量有機污染上升為地下水環境保護領域的首要問題。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鴻漢告訴記者:“地下水中有機物污染主要源于人類的活動。”例如,加油站、化工廠、垃圾填埋場等地如防滲條件或措施不利,都可能使其局部區域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基礎薄、成本高
不過,目前對于地下水有機污染物的基礎研究尚顯薄弱。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汪珊曾撰文指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在毒害有機化學污染物研究領域起步較晚,“常規的水質分析也多局限于化學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綜合性指標,很少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單獨分析”。
|
相關文章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2025-03-25
-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2025-04-02
-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2025-04-0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