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有機物污染監控難題待解(2)
時間:2012-06-05 17:24來源: 《中國科學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同時,“和無機污染物相比,人們更關注持久性有機物,它一旦進入地下水環境將長期存在,降解中間產物可能還會進一步污染環境”。陳鴻漢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例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在降解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二氯甲烷的毒性更大。
此外,檢測、分析手段的缺乏也使地下水有機物污染研究面臨困境。
記者在北京市地下水環境監測網點采樣現場看到,采樣員小心地用大小不一的棕色玻璃瓶封裝檢測有機物的樣品,并嚴格保證不帶有氣泡、在4攝氏度恒溫條件下冷藏,再由實驗室中高效液相色譜、質譜等先進化學分析儀器進行檢測。
這帶來了昂貴的分析測試成本。一家化學分析公司業務人員向記者透露,分析有機污染物的花費至少是無機污染物的4倍。
修復、處理難上難
面對地下水有機物污染的現實,專家紛紛表示修復難度大、成本高。宋獻方指出:“實際條件復雜多變,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是各國正在研究的難題。”
“地下水污染隱蔽,治理起來難度較大,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陳鴻漢說。
受到有機物污染的地下水作為飲用源水給飲用水安全問題帶來了巨大威脅,也給常規給水處理工藝提出了新挑戰。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銳平介紹,低濃度的揮發性有機物通常可采用“曝氣吹脫”法進行去除。“簡單地說,就是向水中鼓氣。”他解釋。
在此次69個城市地下水檢出率較高的幾種有機污染物均屬揮發性有機物。“低濃度半揮發性有機物的處理可采用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去除,也可以通過催化氧化過程產生具有極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降解有機物。”
劉銳平繼續介紹說,對于濃度較高的腐殖質類大分子有機物,在工程中則可采用強化混凝、顆粒活性炭吸附或臭氧—顆粒活性炭組合等工藝進行處理。
|
相關文章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2025-03-25
-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2025-04-02
-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2025-04-0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