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發電如何走出虧損泥潭?(2)
第三,生物質發電需要一套經過實踐考驗的規模化生物原料收集和儲運系統。 在中國,治理秸稈焚燒問題的關鍵不是轉化和利用技術,而是秸稈的收集問題。其核心是基于“秸稈的規模化、工業化收集應用產業”拉動秸稈的規模化、工業化收集,才可以持續發展。在沒有解決秸稈的規模化和工業化利用之前,“禁燒”不可能治本。 在中國開展生物質能源的利用,需要突破原有的小農、小規模、小型、戶用的傳統思維模式,走“規模化、工業化、產業化、標準化”的路子。這是產業經濟規模的要求,也是中國現在農村勞動力急劇減少、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 第四,生物質發電還需要科學的管理。生物質發電是“小電廠、大燃料”。生物質發電項目不能像常規火電一樣管理,生物質發電原料的供應、品質等,都會影響電廠的管理和設備的操作。 農業剩余物生物質發電,其利潤水平不可能像其他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一樣高。國內某些生物發電投資商的高管比投資的項目還要多,科技創新精神差,科技研發投入不足,管理水平低、成本高,發展模式思路多變、屢走彎路、屢交學費,國家補貼更沒有理由為這種不合理管理支出買單。 第五,生物質發電的科技創新體系亟須完善。生物質能源轉化路線繁多,各領域專家各有所長,經常是各領風騷一兩年,你方唱罷我登場,局部雖有突破,于整體產業發展卻無大建樹。我們必須快速建設以龍頭企業為首的產業實踐與創新體系,以產業為目標,以企業為主體,實現“官、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全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平臺,因此要堅定不移地貫徹“以產業發展、產業資本來牽動科研和創新往前走”,才能使得產業創新、研究和發展較為緊密地結合起來,踏踏實實地實現既定目標。 此外,發展生物質發電,還應注意到人工成本上升的因素。生物質發電是農村農民工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幾年,農村勞動力缺乏以及成本上升,致使燃料的加工、儲運、管理環節人工成本在上升。 “農民工、農村勞動力”已經不是低成本的代名詞。我國農村勞動力“紅利”優勢已經逐漸消失。此類價格上升的不可逆轉,就像我們現在不可能再回到每月30元工資養活全家的時代一樣,國家應該考慮予以適當扶持。 |
相關文章
- 生物質產業:沒了補貼日子難過?2015-05-26
- 2015年上半年全國在建電力工程規模統計2015-07-08
- 2015-2030年高鹽廢水發展歷程及生命周期預測2025-02-19
- 2015-2030年全行業高鹽廢水需求治理量及預測2025-02-19
-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2025-03-25
-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2025-03-25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