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土十條》有哪些亮點?(2)
時間:2016-06-07 09:40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土十條》有哪些亮點?
亮點五:開展修復,加強技術
被污染的土地需要采用各種技術加以修復,再根據修復情況重新利用或作其他安排。因此,如何切實有效地推進修復工作及其相關技術就是關鍵所在。《土十條》明確了土壤治理與修復的主體為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要求各省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同時強調各地要結合城市環境質量和發展布局,以基礎設施項目為重點,有序開展治理與修復,強化工程監管。此外,要對治理與修復的成效進行評估,省級環保部門向上匯報,環境保護部進行督查。
技術方面,要求整合科研資源,加強土壤污染基礎性及關鍵技術研究,加大適用技術推廣力度,通過分批實施200個應用試點項目,遴選出易推廣、成本低、效果好的適用技術,并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建立成果轉化平臺,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在此基礎上,加快完善產業鏈,開放監測市場,推動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促進土壤治理與修復產業的發展。
亮點六:政府主導,責任明確
我國土壤污染形勢的嚴峻性、土壤污染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政府的主導作用以及政府內部的責任分工如何劃定尤為重要。橫向維度上,《土十條》在每一條中的具體工作后都附上牽頭部門與參與部門,一目了然,十分清晰。同時,強調部門協調聯動,定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縱向維度上,其明確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是實施本行動計劃的主體,要制定工作方案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要承擔污染修復責任主體不明或缺失時的兜底修復責任。此外,約談、限批等措施亦是屬地責任的體現。而將對各省(區、市)的目標責任評估和考核結果作為專項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對于落實屬地責任有著較大的激勵作用,能夠促使責任落到實處。除了政府主導,企業責任、市場作用、公眾參與也在《土十條》中得以明確規定。以公眾參與為例,其鼓勵公眾進行環保舉報,聘請環境保護義務監督員,并且鼓勵依法對污染土壤等環境違法行為提起公益訴訟,對公眾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予以保障。此外,污染及修復終身追責在《土十條》中也得到闡釋。
土壤污染防治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共同治理,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企業的嚴格守法、公眾的積極參與及社會的全面監督。《土十條》內容豐富,亮點頗多,但尚存些許遺憾,如土壤修復的資金來源及行業回報內容并未完全明確,有待通過配套制度予以完善。《土十條》的頒布實施,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提供了有力武器, 為實現綠水青山、藍天凈土繪制了美好藍圖,是推進國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 |
相關文章
- 什么是土壤修復植物?2016-06-01
- 讓土壤修復行業回歸理性2016-06-07
- “土十條”怎樣引導行業進階?2016-06-07
- “土十條”應及早配套相應政策——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周奕豐2016-06-12
- 如何激活和把控好土壤修復市場?2016-07-06
- 生態環境部就兩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有關問題答記者問2018-07-04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