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拯救”藍天(3)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制定環保標準,也不能沒有企業的參與。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對企業有了嚴格的環保標準。染野憲治介紹說,治理大氣污染方面,日本對企業有融資便利和稅制優惠。比如,企業要改善排放標準,裝新的環保裝置,這個設備可以不征稅,或者提供低息貸款。
住在東京都內“環狀7號線”等主干道沿線的居民們狀告日本政府、東京都政府、當時的日本道路公團和汽車制造廠商。原告稱,由于公路上來往車輛排放的尾氣造成了大氣污染,損害了沿線居民的健康。 為了對付汽車尾氣,1996年,在東京進行了一次著名的“東京大氣污染訴訟”。 住在東京都內“環狀7號線”等主干道沿線的居民們狀告日本政府、東京都政府、當時的日本道路公團和汽車制造廠商。原告稱,由于公路上來往車輛排放的尾氣造成了大氣污染,損害了沿線居民的健康。對此放任不理、不作為的日本政府和東京都政府也負有責任。 “東京大氣污染訴訟”有著典型的社會環保背景:由于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影響,汽車公司推出小型柴油車,風靡日本。但相比汽油,柴油會排放出更多污染物質。而且,汽車越來越多,尾氣的排放對環境產生了很大影響。 “東京大氣污染訴訟”在2002年做出了一審判決,認可原告的部分請求。針對一審判決,除了東京都以外的原告,都進行了上訴。不過,此案仍然在2007年達成了雙方和解,由被告出資設立東京都哮喘病患者救濟制度的建設,中央政府需探討并制定關于PM2.5(合理濃度)的環境標準。 在眾多被告中,東京都是最早認錯的。那時,東京都正在開展“柴油車NO作戰”。2003年10月開始,東京都和臨近的琦玉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聯手,禁止不符合PM排放基準的柴油車上路行駛。車主要么更新換代,要么安裝政府制定的PM削尖裝置。如果堅持拒不遵守,處以最高50萬日元罰款。 在管制開始前一年半的2002年3月底,在管制范圍內的車輛達到20.2萬輛,而管制實行了1年零3個月之后的2004年12月底,管制車輛只有7000輛了,成功減少或者替代14.9萬輛柴油車,另有4.6萬輛車安裝了PM削減裝置。在2002年,東京都內的34個SPM大氣濃度監測站點中,沒有一個達標;到了2005年,則全部達標。 對于管制的效果,東京都市民很形象地說:“以前每天晾曬衣服的時候,用抹布擦拭陽臺欄桿,抹布如墨一樣漆黑。管制以后,現在不再那么黑了。”也有市民說:“我干的是郵遞工作,以前騎摩托車后用指尖擦臉,指尖往往變得漆黑,不過最近幾乎不會再這樣了。” |
相關文章
- 視頻丨格拉斯哥COP26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接受中外媒體采訪2021-11-11
- 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宏觀環境政策有哪些?2023-07-05
- 工業廢水零排放主要政策趨向?2023-07-05
- 鎳鈷錳三元廢舊電池黑粉原料渠道2023-08-25
- 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答記者問2024-09-12
- 《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2024-09-1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